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组图]扬州市直在我校开展高一数学教研活动           ★★★
扬州市直在我校开展高一数学教研活动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58    更新时间:2021-11-30

 

  11月25日,在扬州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戚有建老师的组织下,扬州市直进行了高一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地点为江苏省扬州中学,市直学校高一教师参加。此活动旨在帮助教师们快速适应新教材、新高考,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活动一开始由扬州中学的石青慧老师开设了《对数函数》的公开课,整节课石老师以问题为载体,逐步深入,层层剖析,注重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且体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充分展示了扬州中学“自治自动 共研共享”的课堂样态。



  在研讨阶段,首先由石老师就自己这一节课谈了她的设计思路:以指对互换为基础,类比指数函数,从数学内部出发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以及应用。同时她也反思了一些问题:如课堂开放度高,不易把控;问题的指向性可更加明确等。



  接下来听课老师代表谈感想。他们充分肯定了本节公开课知识架构的完整性、过程的流畅性和立意的深远性,都认为这是一节优秀的公开课。令老师们感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精神的重要性。



  新华中学的龚老师立足于本章,谈了他关于新教材将原本“指、对、幂”的顺序变为“幂、指、对”的理解:把幂函数放在前面是因为幂函数相对简单且学生有基础,希望通过幂函数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函数研究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扬大附中的朱老师就《对数函数》如何创设情境谈了自己的看法。她将本节课的情境分为三类:数学内部情境、科学情境及生活化情境。基于本节公开课并结合各种版本教材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剖析深刻,发人深省。



  最后教研员戚有建老师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做了精彩的讲座。他指出教学设计就是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动力,问题是数学活动的载体,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思维,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否则是假活动、无效活动),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从而就有了活动,数学知识、方法、思维能力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问题(问题串),将数学教学的过程组织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思维。建议教师们要多学习张乃达老师的教育理念,注意问题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思维性。并且以《等比数列》、《双曲线》等内容为例,向大家分析展示了如何去设计问题,如何让一节课通过有层次的追问展开教学活动。最后他指出对于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言,教研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教师更需要在教研的历练中不断成长。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国际班学子闪耀英国数学竞赛…
    指向数学思维 聚焦高考改革—…
    【重光书院——科学讲堂第一…
    数中有模 模拟天下——扬州中…
    树人堂前齐出发 数学坊内共成…
    问题引领教学 素养渗透课堂—…
    线上逐鹿,数学东南赛取得佳…
    聚力育英才 结项获优秀——自…
    数学组顺利开展“高中数学课…
    江苏省第三届数学教育学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