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意义: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进行过好几个年头,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存在着一些见怪不怪的问题,如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践体验等。长此以往,作为中学物理教学重要部分的实验教学就会被弱化,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不可能得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也必将流于形式。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的落后。由此可见,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才能使物理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就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显示,有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该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的资料还较少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研究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本研究在借鉴其他学科教学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之上,探索并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普通高中物理实验特点和学生特点的优化的教学模式,为普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和中学生物理实验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二、概念界定: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等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分工收集相关资料,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二阶段:2013年8月—2014年2月 实施阶段(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调查和反馈,教学模式的完善)
第三阶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 总结阶段(相关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汇编,结题报告)
四、开题论证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