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我校1940届校友吴良镛院士获得小行星命名。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荣誉。
吴良镛院士1940年从我校抗战时期在重庆创办的国立二中毕业,考取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建筑系,1950年,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获硕士毕业,同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校唯一的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此次被命名为“吴良镛星”的小行星是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于1995年12月2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9221”号。
早在2004年,我校1934届校友武衡就已经获得小行星命名。当年3月18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999年1月14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56088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武衡星”,以此褒奖和纪念这位已故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武衡院士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生前组织起草了我国第一部《专利法》。
2011年1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第77508号公报,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吴征镒是我校1933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当今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获2007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