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吴良镛与扬州中学         ★★★
吴良镛与扬州中学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58    更新时间:2016-4-22
在古城扬州庆祝建城2500周年之际,扬州市委市政府在扬州中学对面的两淮盐务稽核所旧址兴建了扬州中学院士广场。广场内伫立着四位院士的铜质雕像,其中一位是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吴良镛,他是扬州院士以及扬州中学校友中唯一的一位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杰出人才。

  吴良镛1922年生于南京。他自幼爱好文学、美术,兴趣广泛,读书勤奋,成绩优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正好初中毕业,家人怕南京遭到轰炸,带着他逃到乡下。后来他考取了镇江中学,刚上了一个月课,上海、南京相继失守。他跟随哥哥一路西行,辗转来到了重庆。在重庆,1938年底至1940年7月,吴良镛就读于国立第二中学,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高中时代。

  国立第二中学是原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校长周厚枢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带领部分师生西迁在重庆创办的一所学校,并由周厚枢为第一任校长。周厚枢在国立第二中学任校长仅一年,但他为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模式,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扬州中学将国立第二中学视为其历史沿革过程中的一个部份。

  在国立二中时,吴良镛亲身经历了日寇的大轰炸。1940年高中毕业考大学的那一天,日寇的飞机又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警报刚响起,飞机就到了头顶扔炸弹。那一次,吴良镛敬爱的语文老师戴学志(又名戴劲沈)在空袭中罹难,而吴良镛躲在防空洞中,逃过一劫,随身只剩下一支笔。后来吴良镛回忆,日本的轰炸机来时,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瓦砾遍地。“我为什么要选择学建筑呢?这与早年的经历有关。”这段痛苦的流亡经历在吴良镛的内心激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成为他日后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三天后,他怀着“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的抱负,挥手作别国立二中,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

  吴良镛在国立第二中学两年多,受到很好的教育,他视扬州中学为他的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

  1999年秋天,应扬州中学邀请,由吴良镛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共同商议,为扬州中学百年校庆重新做校园规划。建成后的学校综合楼呈一环形,建筑中间设计成透明倒锥形,自然形成一个“天井”,既保证了雨水不会落到楼内,也让每一层都能享受到自然光,体现了吴良镛一直以来崇尚的“人居环境”的理念。

  2002年,《吴良镛画记》一书出版发行,他在自序中特别提到,“在我的心影内,有合川菜花深处的濮岩(重庆合川濮岩寺,是抗日战争时国立二中高中部所在地。濮岩上有唐代摩岩石刻及石窟佛像),有从钓鱼城上俯瞰的涪江江流,有晨曦中的巴黎圣母院,有晚霞映辉的罗马卡比多依广场,……这些都是人、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创造的菁华,‘诗情画意’与‘建筑意’交相映辉,达到至高的环境艺术境界。”

  2002年8月,吴良镛赠送给扬州中学三本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和《学术文化随笔之吴良镛》。其中在《学术文化随笔之吴良镛》这本书的扉页上,他亲笔写道:“扬州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吴良镛,二〇〇二年八月”,并盖上刻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拜万人师,谋万家居”16个字的印章。

  2007年,吴良镛访问母校扬州中学,饱含深情地在留言簿上写下“师恩难忘”4个字。他还说,“我虽不曾在这校园内读书,但是,在战火岁月中,扬州中学的老师教我知识,无论身处何地,扬中精神永远一脉相承。”

  同年,扬州中学庆祝建校105周年,编辑出版了介绍126位杰出校友报效祖国故事的《树人堂下》一书,吴良镛被收录其中,文章的标题为《吴良镛:中国建筑学的泰斗》。此前,参与编写该书的刘国怀校友曾亲赴北京采访吴良镛。吴良镛对刘国怀说:“国立二中真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从自然科学来说,不少院士都出自国立二中,就社会科学领域来说,也是人才辈出。国立二中是扬州中学创办的,扬州中学就是我的母校。”

  2011年11月18日,吴良镛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70多年的一件事,他还记得十分清楚:“当时是抗日战争期间,都在流亡,教师很清苦,教师也非常关心学生。我举一个例子,我到现在都不能忘记的。当时和我哥哥一同坐轮船到汉口,一到汉口我的行李就丢了,所以从汉口到重庆,我一直和我哥哥盖一个被子。等到了重庆,两个人分手了,非买被子不可了,就买了一个薄薄的被子。所以在国立二中念高中的时候,我们那个老师,我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叫戴学志。他找我,他说吴良镛,快到冬天了,我看到所有人的被子,就是你最薄,学校买了一床被子给你。所以这个事情我非常感动。”

  2012年2月14日,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当天,《扬州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他。他对记者说,“我作为江苏人,因为抗战,在国立二中读书,国立二中由优秀教师组成,后来我的一些学术基础都是在镇江中学、国立二中打下的,我在那里受到教育,感谢母校。我还记得那时我们的校长叫周厚枢。”

  2012年3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扬州中学北京校友会在北京设宴庆贺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祝贺吴良镛九十大寿。吴良镛携夫人姚同珍欣然前往,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工作繁忙,访谈很多,最近很多活动都婉言谢绝,但中学母校的邀请我欣然接受。因为我感到一生的学业和事业的成就,都是母校培养的结果。我是怀着十分感恩的心情,决定一定要来参加母校的聚会。”他再次谈到戴学志老师当年送他棉被的事情,说他“当时倍感温暖,至今铭刻在心”。他还说,“二中校长周厚枢来自扬中,还带过来许多高水平的老师和聘请到许多江浙名校老师。他们不但教学水平高,而且爱国心强烈,对学生关怀备至,教学十分认真。我们的化学和外语老师给我很深的印象。中学是青年非常重要的时期,母校的教育为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终身受益匪浅,让我后来考入中央大学,成了我人生重要转折点。“(李友仁)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校校友两院院士吴良镛新书…
    吴良镛的筑梦人生
    吴良镛获小行星命名
    我校校友吴良镛院士获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