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开展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 | ||||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40 更新时间:2017-12-6 | ||||
关于开展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履行“四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围绕“两聚一高”新目标,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进一步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和机制,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将联合省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培养计划”)。现就做好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通过培养计划,联合我省一批基础学科较强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发开放优质科技教育资源。通过高校专家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项目,激发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进而发现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与工作机制,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工作方式 通过组织参与培养的优秀中学生与专家交流、参与相关科研探究项目、参加科技社团活动、参与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活动,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 (二)试点学校及培养人选 1.试点学校及招募人数 主要为STEM项目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及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2016年度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五星级会员单位。(每校限报2人,名额不叠加)。2018年首批培养计划拟招募中学生20-30人(高一年级),以后逐步增加。 2.学生申报条件 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科学潜质、对基础学科研究有浓厚兴趣,重点关注在某学科成绩突出、科技创新大赛、学科竞赛获省一等奖以上、有独立创意和研究项目的学生。获选者需要完成网上申报、网上初评和导师面试三个环节。 3.培养方式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其申报的科学研究项目,也可以通过科学报告、科技社团活动、参与实验室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立体的培养。 4.培养周期 原则上为一年,以寒暑假和周末为主。也可以根据科研项目周期和培养学生的要求以及相关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培养周期至整个高中阶段。 (三)时间安排 1.项目申报(2017年12月15日-12月25日):各相关学校推荐2名品学兼优、有科学潜质的高一学生,网上申报其自主探究的创新课题(见附件)。 2.项目初评(2017年12-2018年1月):通过专业查新等手段确定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项目,进入面试。 3.培养与评估(2018年1月-2月):根据学生申报项目情况,结合导师个人工作量,确定拟培养学生人选名单,学生正式与导师结对,开始为期一年的培养工作。培养结束后对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三、工作要求 1.相关学校在推荐学生时,要把握公平、开放、去功利化的原则,禁止在学生推荐、选拔和实施培养过程等各环节进行功利化操作。 2.学校必须安排一名科技辅导员全程参与培养计划,配合学生项目的推进和完善。 3.培养工作以高校、科研机构的导师为主。导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如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学生不适合继续培养,可中止或调整培养计划。 四、优惠政策 1、参与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优秀学生将获得直接晋级参加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初评的资格。 2、参与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优秀学生将获得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江苏地区)项目的面试资格。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我校作为江苏省首批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请有兴趣参加的同学于本周三、周四工作时间前往实验楼化学实验室王金龙老师处登记报名,周末进行筛选。
|
||||
信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扬州中学2023年普通高中科技… 关于与南京大学、扬州大学、… 关于2022年“江苏省中学生科… 关于开展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