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百廿征程,再创辉煌(五)——建校120周年《扬州日报》综合报道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 | ||||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13 更新时间:2022-11-8 |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江苏省扬州中学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建校120周年之际,作为扬州市唯一一所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校,扬州中学积极响应国家着力培养“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的决策,持续聚焦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书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扬州中学答卷”。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 扬州中学以办学立意高峻、校风优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著称,以“正直向上,热于求知”为校训,以“进德修业,教书育人”为教风,以“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为学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校友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吴良镛等51位院士,更有大批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干部及各行各业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祖国的情怀引领同辈人与后来者。 新时代的扬州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始终把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从杰出校友中发掘教育资源,激励学生担当社会责任、担负时代使命。“朱自清班”“吴大观班”的学生参观校友朱自清故居、吴大观纪念馆,感受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决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骨气,学习“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舍与而不是索求”的报国情怀。将校友故居“曹起溍故居”作为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先烈用生命书写的传奇中感受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邀请校友尤政、沈波回校做报告。尤政,1981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长期从事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从“清华一号”到“纳星一号”,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微小卫星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沈波,1981届校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从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后,放弃国外高薪毅然回国,深耕半导体三十年,用中国“芯”守望中国制造。他们以亲身经历与感受,为学生进行崇高思想的奠基,为他们的人生进行宏观的规划。 学校不断拓展教育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起来。邀请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多位教授学者开展讲座;带领学生走进大亚湾核电站、参观科研院所、观摩大学科创中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坚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 大课程体系撬动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 扬州中学立足课堂主阵地,以课程为抓手,开发了拔尖创新课程体系,包括五大学科奥赛课程、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强基课程、先修课程、数学建模课程等,大力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学科竞赛要想出成果,学生必须得到系统的训练,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为此,扬州中学开发了五大学科竞赛课程规划,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竞赛课程体系,着力于学生学科视野的开拓、学科兴趣的激发、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近年来亮丽的竞赛成绩,证明了扬州中学竞赛培育的实力。 扬州中学历来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指导团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大学、科研院所的教授组成。指导团队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了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指导课程。近年来,学生30多项发明获国家专利,今年6月,国际班戴永豪和卢意仁两位同学设计的空调头盔,再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研究性学习是扬州中学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规定课程。学生自主建立合作探究小组、制定小组研究计划、研究课题方式,在“生生互动”中增强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取长补短,形成特殊的“学习场效应”。学校每年举办答辩会,评选出优秀研究报告并装订成册。《青少年与扬州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浅谈扬州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扬州市共享单车的使用及安置情况调查与分析》等研究报告角度新颖,数据翔实,解决方案针对性强,体现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篇报告在“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强基课程是扬州中学为学生参加国家强基计划选拔而设计的拓展性课程。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科知识。近三年,扬州中学有近20位学生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先修课程包括高中先修课程及大学先修课程。高中先修课程,面向初中数学、物理、信息资优生开办兴趣班,积极引导,激发潜能。大学先修课程,实施“双高”合作工程,高中、高校对接,提升学科思维水平,为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发展提前规划。其中,大学数学先修课程聘请南京大学、扬州大学等数学学科的教授,为立志投身数学领域的拔尖学生讲课,借助高校雄厚师资,促进学生长足发展。今年,学校有3位同学入选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邀请赛。 数学建模课程较为完整地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和价值,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在2021年首届全国高中数学建模(应用)能力展示活动中,扬州中学学生踊跃参加。第一轮比赛中获得江苏省第一名,第二轮比赛中获得2个全国一等奖,江苏省仅有2个。2022年,在第二届全国高中数学建模活动中喜获2个全国一等奖。建模创意独特,思路开阔。其中,尚书、包城竹、智庄禾同学组成的队伍选题为《从虚词使用角度分析〈红楼梦〉作者争议》,他们将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让文学与数学碰撞。他们选用KNN算法对《红楼梦》一书中虚词的使用进行研究,得出了《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确实由两人所作的结论。 扬州中学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制定了“发展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规划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目标,并在学校总目标的框架下,寻找自我发展的方式与途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多管齐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学校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毕业的扬中学子骄傲地说。从五大学科奥赛,语文、英语等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到高水平运动员、高素质艺术生、航空航天飞行员等,扬州中学多方面着力,为学生构建多个跑道,促进学生个性特长良好发展,实施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培育时代新人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早发现、早培养”为基本方针,成立了“2+4”早期培养实验班,两年在初中校,四年在高中校,实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6年一贯制。张昊是“2+4”早培班的学生,高一时就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暨第35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比赛金牌,并直接签约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他说,学校的整体规划“可以串联知识”,老师启发我们不局限于刷题,“一定要把每一题磨碎吃透,了解题目背后的思维方法和解决路径”。 早期培养方面,学校面向初二学生免费开设初中数学、物理、信息兴趣班,对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初高衔接培养。学生来自扬州市区及各县级市,不限定学生初中毕业时报考哪所中学,纯属公益性质,体现了扬州中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第一期公益培训班就涌现了李煦恒、应怀原、梅子麒3个后来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学校系统规划了高中三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在高一新生入学报到后开展学科线上兴趣课程,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培养选手;高一上学期期末进行测试,确定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学科奥赛的重点选手;高一下学期确定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学科奥赛的冲刺选手;高二年级进行分流和整合,奥赛冲刺选手继续进行竞赛强化,强基目标选手进行强基培训;高三年级强基再聚焦,从年级选择清北强基目标选手进行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整合数学物理化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届学生吴浩然就是通过系统的培养获得第34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冬令营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最后保送清华大学“姚班”。 学校建立“免修制”“导师制”“合作制”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发挥引导作用,深化科教融合。免修制,当学生在某学科上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掌握了正常教学所要教的核心内容,即可通过免修制脱离常规的课堂,从而为有潜力的学生创设个性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导师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导师多由本校教师、高校及研究机构专家组成,以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涯发展。合作制,是基于共同体的小组学习制度,每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主题探究、实验探究、成果展示等自主选择的学习任务。 学校还建立了“小先生制”,发挥优秀学长的引领作用。学长们毫无保留地教导学弟学妹,激发学弟学妹的志趣,产生多维度“共振”。每年暑假,扬州中学的学长们自主举办“信息学堂”,给高考刚结束的学弟学妹们带来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讲人大多是已经升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名校的扬州中学优秀毕业生。2013届校友胡渊鸣,中学时代就在信息学奥赛中获得多块金牌,主导开发了一个名为“太极”的开源编程语言,仅用99行代码就实现了传统方法需要千百行代码的CG动画制作,他在回母校给学弟学妹所作讲座中就强调了“同伴互助”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有力保障成为人才培养助推器 在学子不断勇攀高峰的背后是学校培养出的一流教师团队。扬州中学拥有在职江苏省特级教师9人、正高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116人。拥有10个省市名师工作室。由30多名老中青骨干教师组成的“自治自动·共研共享”团队是江苏省首批重点培育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在终期考核中评为“优秀”等级。学校成立“厚枢学校”,定期开展主题研修、交流论坛等活动,不断为竞赛教师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扬州中学高度重视本校竞赛教练的培养,通过引进博士、有竞赛经历的教师,全面提升竞赛教练的教学水平和辅导能力。目前,扬州中学拥有完整的五大赛教师团队,无论是人数还是质量,都稳居全省前列,这也是扬州中学学科竞赛成绩不断攀升的核心因素。学校竞赛工作实行总教练统领、主教练具体负责制度,并建立了完善的师生激励机制。 扬州中学不断提升物态环境,学校建成了3个省级课程基地、2个省级学科发展中心、2个市级课程基地、1个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保驾护航。“人格健全 自治自动”学生发展中心是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首批建设项目,为学生人生规划指明航向;“自治自动数学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结项时获评“优秀”等级,并被授予“首批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京师数学建模教育中心实践基地”称号;“自治自动物理发展创新中心”高分立项。这两个省级中心在数学、物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在全国数学竞赛中,数学中心8人获得赛区一等奖、2人入选省队。物理中心4人获得赛区一等奖、1人入选省队。信息课程基地1人获得国家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1人获得全国铜牌。化学奥赛5人获得赛区一等奖、1人入选省队,2023年学校将新建化学发展创新中心。语文课程基地、实验课程基地、物联网农场、工程坊等都在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 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还在校外设立实践基地。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得以满足,兴趣、特长得到尊重,提升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促进相互合作、自治自动,建立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合作小组,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助力人才培养。学校邀请院士、博士等在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人走进校园,并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寻求全方位合作。扬州中学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全国重点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学校主动对接知名高校,签署共建协议;联合高校等研究机构,开发“未来课程”,为培养在未来社会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满载星辉奋楫再起航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江苏省扬州中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不管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显著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学科竞赛、高考学业素养、强基综评等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C2和C9录取人数列全省第一方阵。 近3年里,30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25%以上的学生被原985高校录取,50%以上的学生被原211高校录取。2014—2021年期间,张昊等同学共摘得国家金牌8枚、银牌15枚、铜牌3枚,另有100多人次获全国一等奖、1000多人次获得江苏省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创客机器人大赛、江苏省科技模型竞赛等比赛中,近百人次获得一等奖;在作文、诗歌诗文比赛中,有5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江苏省扬州中学的标志性建筑树人堂已有92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学校走过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一代代学子拼搏自信的身影与成长收获的喜悦。百廿扬中,风华正茂,新时代的扬中人将“竖起脊梁担事”的精神融入到血液中,敢挑重担、愿挑重担、能挑重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正沿着百廿扬中路,开拓向前,行稳致远,创造扬州中学新的辉煌! (王祥富 肖讷) |
||||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扬州中学建校120周年高品质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