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组图]文学道路的引路人一张家骞老师           ★★★
文学道路的引路人一张家骞老师
作者:钱艺兵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73    更新时间:2020-11-9

 

  翻开新到的《金陵瞭望》杂志,在“栖霞清风杯“全国廉政楹联诗词大赛评选揭晓名单里,惊喜的看到了扬州诗词学会副会长、扬州中学高级教师张家骞的名字,于是,我迫不及待的翻到内页,寻到了张老师的大作《永记清官郑板桥》:

不爱乌纱不爱钱,板桥品格足称贤。

关心民瘼持衡正,直面人生傲骨坚。

十里春风来笔下,二分明月到杯前。

扶危济困真英杰,大好河山作砚田。

  读着,读着,我的面前浮现出当年他在课堂上点评郑板桥诗文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从广东转学回到家乡扬州的我,有幸考取了江苏省扬州中学,更有幸的是久闻大名的张家骞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

  至今,我清楚的记得张老师第一次走进我们班的教室,一身笔挺的中山装,头发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深度眼镜,似乎像旧私塾的“老学究"。然而,讲起课来,慷慨激昂,敏捷的思维,睿智的眼神,期待的目光,更像电影里五四运动站在高处声情并茂的演说家。

  很快,我们全班的同学都被他精彩的讲课吸引了,因为他对中外经典旁征博引,特别是古典文学造诣极深,甚至对历代诗人的年谱、代表作如数家珍,特别是提到清代著名诗人、画家郑板桥的诗文滚瓜烂熟,令人肃然起敬。后来,我作为班上有数的几名古典文学爱好者被张老师视为“爱徒",经常享受“开小灶"的待殊待遇,于是,对张老师更有别样的理解。

  我曾经问过张老师,清代画派"扬州八怪"贤者甚多,为什么他对郑板桥情有独钟?

  张老师毫不掩饰其对郑板桥的偏爱,他说,郑板桥的诗、书、画旷世独立,堪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张老师欣赏郑板桥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是他的人品,他曾当过两任知县,不仅重视农桑,体察民情,而且在山东潍县主政时,因灾荒年年,他开仓救灾,招远近饥民煮粥轮食之,活民无算,郑板桥如实上报灾情,竟遭上司斥责,遂愤然辞去县令。在他离别潍县南归时,全县倾城相送,洒泪依别,使他深受感动,遂画竹一幅赠潍县百姓。说到这里,张老师猛然站立,满怀激情的大声吟诵起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在行文时注意运用语言的规律,尝试探究构思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因此,作文常被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记得张老师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评点郑板桥的那句话:“作品好,更要人品好。”如果换句话说,我想就是从事文艺工作,必须努力做到德艺双馨。多年后,我阴差阳错的当上了职业作家,静夜思,张老师应该是我迈上文学道路的领路人。

  有一年春日,我在瘦西湖的春堤长柳巧遇到张老师夫妇,他高兴的对我说,经常在报刊上读到我的文章,还在电视上看到过我编剧的影视作品。他转身笑着对他夫人说:“我说的沒错吧?”我听了,很不好意思,脸上一阵发热,赶紧解释道:“沒有张老师当年的教诲,就沒有我的今天!"

  我说这番话是出自内心的,因为真正影响我的不仅是张老师的学识、言语,更是张老师的人格魅力,他用言教、身教,给我上了最为生动的人生之课。

张家骞老师

 

  作者简介: 钱翼斌,笔名钱艺兵,扬州中学1964届五三(二)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美国访问学者,全国第二届“书香之家”,著有影视剧本《天道酬勤》《徐兆华》《追梦者》《春风翠岗》及长篇纪实文学《二战秘闻》、《中东风云》等,作品曾获政府“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全国“孝文化” 优秀电影剧本奖及第十一届全国金盾影视奖,作品入选多种选集,部分作品介绍到海外。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