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组图]扬州中学1966届初三(5)班主题班会侧记         ★★★
学习雷锋 不忘初心
扬州中学1966届初三(5)班主题班会侧记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71    更新时间:2016-12-16

今年,2016年,是我们从江苏省扬州中学毕业的第五十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经1966届初中各班联络员会议商量,定于10月29日举行毕业50周年庆典。庆典分为两个部分:上午,先在母校扬中举行66届初中共6个班老同学参加的全年级纪念活动;下午,再分班级各自组织活动。我们初三(5)班举行了 “学习雷锋,不忘初心”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初衷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同年9月,我们考进江苏省扬州中学,直至1966年7月初中毕业。回忆起来,我们是在扬州中学学习雷锋的浓烈氛围和持续高潮中度过了我们的少年时光。母校扬中一贯坚持树人要旨,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了贯彻毛主席的号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雷锋活动。最难忘的是1965年上半年,我们上百名同学一起排练演出了《学习雷锋组歌》大合唱。大合唱以我班(当时初二(5)班,班主任何瑞芝老师)为主,并由兄弟班(当时初一(3)班,班主任倪宾老师)配合,当年扬中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徐国英老师对我们的大合唱自始至终进行了悉心指导,演出非常成功。我们除在本校演出外,还参加了全市各校汇演,并获得一等奖;后来又登上扬州工人文化宫这个当时本地最大的舞台演出;接着,受市广播电台邀请,让我班同学生平第一次走进播音室录音,将大合唱节目在全市播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习雷锋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影响极大,我们非常感恩母校扬中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

  因此,在大家酝酿今年将以何种方式举办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时,有不少同学提出,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也令人担忧地出现了种种道德滑坡的现象,正迫切需要全社会都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于是,大家很快统一了意见,决定重现当年《学习雷锋组歌》大合唱,举办一次以学习雷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并将班会的主题定为“学习雷锋,不忘初心”。大家认为,这不但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题班会的准备

  班会的主题确定下来以后,就进入了筹备阶段。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提前三个多月就开始了各项筹备工作。最先由张文毅同学主持,召集七八个老同学进行了小范围的讨论,并委托戴光明同学起草了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后又经小范围老同学们再次讨论,对活动方案作了修改。接下来,就是在全班同学中明确分工,按照活动方案各自承担具体事项。如:陈锴同学负责安排活动场地,他就联系市少儿图书馆,得到该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厅。柳昌亚同学负责会标制作,他就发挥自己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精心制作了这次主题班会的会标图片。李蓓蓓同学负责联络,她就不辞辛劳,通过网络、电话、托人查寻直至登门拜访等多种渠道,想尽办法,通知到位,对保证这次班会的参加人数起到了关键作用。还有朱桂红、张悌等同学,主动将有关歌曲和文字材料分别打印、复印、装订,供班会使用。其他拟在主题班会上作重点交流发言,或有收藏、书法、才艺展示的同学,都进行了认真准备。连远在外地因故不能回扬参加这次班会的王琴同学也通过电子邮件发来了自己撰写的文稿,为这次班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们班会的方案有一项重要安排,就是邀请几位当年的老师参加。当年的班主任何瑞芝老师已年近八旬且定居在苏州,我们便委托恰好也居住在苏州的张煜同学登门特邀,可惜何老师因身体和家务等原因,不方便来扬。当年的大队辅导员徐国英老师和当年教我班语文的郑万钟老师也是我们邀请的嘉宾,他们对我们的这次主题班会都非常支持,均欣然表示一定参加。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就在班会即将举行的前几天,突然获悉徐国英老师因身体不适住进了苏北医院,于是我班立即派出戴光明、盛映华、李小汛、余金生、柳昌亚等5位同学代表大家前往探视慰问,并进行了录音、录像和拍照,以备在主题班会上播放,弥补缺憾(配图1)。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在筹备这次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的全过程中,互联网微信平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给这次同学聚会留下了前所未有的享用高科技通讯手段的时代印记。这表明我们这群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头老太,虽已年过六旬,却尚能与时俱进,顺应新潮。

主题班会的过程

  2016年10月29日下午,秋雨蒙蒙,让人平添几分怀旧情思。在母校扬中举行的1966届初中全年级毕业50周年的纪念庆典(包括在银都大酒店举行的午餐联谊会)一结束,我们初三(5)班的老同学们,就立即赶往我们的班会会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少儿图书馆。

  班会实到老同学29名,有的同学还是从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专程回来参加活动的。当年任课我班语文,后来先后担任过省扬中校长和市教育局长的郑万钟老师,也愉快地接受邀请,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班会。

  班会开始前,每个人都庄重地系上了一条鲜艳的红领巾,这时,除了岁月留痕的白发和皱纹,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

  主题班会的“教室”设在市少儿图书馆新扩建的东楼四楼多功能厅。一走进“教室”,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7米长的红底黄字的大横幅,上面写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11日接见“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时的重要讲话:“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配图2)在横幅正对面的是“讲台”后面的背景墙,上面用投影仪放出“学习雷锋,不忘初心”主题班会的会标图片,图片上设计有雷锋手握钢枪的标准像和扬中的地标建筑树人堂(配图3)。

  下午两时半许,由张文毅同学主持,主题班会在响亮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大合唱中拉开序幕。这是当年《组歌》中的第一首歌曲。接着播放了10月26日晚徐国英老师的讲话录音。这位前不久刚刚获得江苏省少先队工作终身成就奖殊荣的恩师,回忆起50多年前组织我们排演《学习雷锋组歌》大合唱的动人场景,依然非常激动。她说:现在“看到你们这群年逾花甲的年轻老人,带着红领巾,精神抖擞地唱着学习雷锋的歌,此情此景令人动容,更让我心潮澎湃。”她满怀深情地称赞:“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前进!你们66届的少先队员们更是好样的!你们学习雷锋,‘我把党来比母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你们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你们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青春和聪明才智。你们为我们扬中争了光!为你们胸前的红旗一角——红领巾出了彩!我作为你们的老师,作为你们的大队辅导员,为你们感到骄傲!”最后,徐老师还激励我们说:“今天你们班会的主题是‘学习雷锋,不忘初心’,这特别有意义。它既表明了你们当年的红领巾不忘初心,永远与雷锋精神一路同行,同时也昭示我们今天的红领巾,今天的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们,要像你们一样,在新长征的征途中,也要不忘初心,学习雷锋好榜样,永远跟着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播放徐国英老师讲话录音的同时,背景墙大屏幕上还用幻灯模式投映出我班同学代表那天去医院慰问徐老师的照片、记录徐老师在不同年代风采的历史照片,还有徐老师曾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任总书记亲切接见的照片。徐老师从事少先队工作至今已整整60年,2015年她还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听了徐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她的崇高敬意。

  接着,同学们唱起了当年《组歌》中的第二首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唱完这首歌曲后,汪洵同学走到大家面前,通过大屏幕幻灯图片,展示了他50多年来精心收藏的有关学习雷锋的专题邮品。他是扬州市集邮协会理事、市解放区邮票研究会会长,对其所收藏的这些数量众多的邮票、首日封、纪念封、明信片及邮戳进行了非常专业的介绍,让大家从这些小小的“方寸天地”中,看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崇高地位以及学习雷锋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在地域上的普遍性和在人民群众中的自发性,看到了雷锋精神的不朽价值和永恒意义。参加我们主题班会的郑万钟老师,作为扬州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又重点讲解了1964年、1978年和2013年我国超越常规,先后发行了3套雷锋纪念邮票的历史。他特别引导大家赏析了2013年为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而发行的一套4张的邮票。他告诉我们这套邮票不但十分罕见地运用了印制人民币的雕刻版高技术,使其显得尤为精美和珍贵,而且构图也寓意深刻。第一张是雷锋手握钢枪,表情英武而庄重,体现了他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第二张是雷锋在阅读毛主席著作,表情露出会心的微笑,体现了他对学习的热爱;第三张是雷锋在擦拭汽车,表情露出满意的微笑,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第四张是雷锋帮助群众做好事,表情露出温暖的微笑,体现了他对人民的热爱;所以,雷锋精神如果高度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一个大写的“爱”。郑老师的这段精彩解读,顿时启发大家对雷锋精神有了新的感悟。

  大家唱完当年《组歌》中的第三首歌曲《接过雷锋的枪》以后,开始了交流发言。首先由戴光明同学深情回忆了上世纪60年代在母校扬中积极参加学习雷锋活动的诸多往事,尤其是参加劳动课,接受不怕脏、不怕累教育的往事。他说,雷锋认为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是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是劳动者,学习雷锋使我们树立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一生受益非浅。今天,我们不忘初心,学习雷锋,就是要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大家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接着,陈锴同学拿出他1963年用复写纸临摹的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及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为雷锋的题词,拿出他珍藏的1965年《雷锋》电影在扬州首映时的纪念门票和印有包括雷锋在内的若干英雄人物头像的早已旧得发黄的笔记本扉页,回忆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说这段经历对于当时正处在14、15、16岁年龄段的自己影响极大,对自己长大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谈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二年他就写出一首歌词,并由另一位同事谱曲,原创新歌的歌名就叫《踏着雷锋的脚步走》。这首歌曲后来被团市委编印的《青年文艺习作选辑——玉兰飘香》发表,献给国庆30周年。陈锴同学现场清唱了这首歌,接着他说自己正是这样,几十年来一直以雷锋为榜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守在不同的平凡岗位上努力工作,退休以后还加入了学雷锋志愿者的行列,2013年获得一枚全市年度百名优秀志愿者奖章。

  在汪洵、戴光明、陈锴三位同学的发言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追忆了已故黄业乔同学平常时日助人为乐、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感人事迹。黄业乔同学当年在《学习雷锋组歌》大合唱中,曾因其品学兼优且形象阳光,被选出扮演雷锋造型,不幸的是他不到30岁就英年早逝。他的音容笑貌在我们这些老同学的心目中,早已融入了雷锋形象的身影,他生前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这次主题班会,也让史百荟同学回忆起自己当年担任《学习雷锋组歌》大合唱指挥的一段难忘经历。她最记得那时每次排练,总有一个同学的发音不合节拍,也不知是谁。幸好到正式演出时,她最担心的这个问题没有发生,所以那天演出成功,她就特别激动。史百荟同学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学习雷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也需要注意排除和防止噪音干扰。

  余金生同学当年在《学习雷锋组歌》大合唱中担任男声朗诵演员,他后来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工农商学兵都干过。他说他50多年来,无论身在何处,都享受到了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乐趣。他的体会就是学习雷锋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一个人只要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就会被别人称赞为“活雷锋”;但学习雷锋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其难就难在要一辈子做好事。他表示,现在自己老了,但仍要选择永远与雷锋精神一路同行。

  张煜同学的发言则把全班大部分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老同学带回到了那段蹉跎岁月。他说,那时农村很落后,生活很艰苦,母校扬中在我们心里播下的雷锋精神的种子,让我们看到贫下中农有了急难,就会自然而然地给予帮助,使学习雷锋成为了一种看得见的信仰。

  陈晓锡、柳昌亚、程五芳、钟康林四位同学为这次主题班会特别准备了自己的书法作品,既有毛笔书法,也有硬笔书法,主要内容是摘录雷锋日记。他们的书法作品被张贴在“教室”里的一面墙上,就如同当年的一期“壁报专栏”,供大家阅览欣赏。陈晓锡同学以学书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的小楷,用心摘录了近20段雷锋日记,全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他的作品字迹工整,笔锋劲秀,风格俊雅,尤为引人注目。陈晓锡同学说,他这次时隔几十年,重温雷锋日记,仍然被深深打动。雷锋生前只有小学文凭,只是普通一兵,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牺牲也是因为一起意外事故,但是为什么他成了超越时空的光辉榜样?答案就在《雷锋日记》之中。《雷锋日记》是雷锋留下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需要从中领悟“怎样做人”和“为谁活着”的人生哲学,寻找雷锋精神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让雷锋精神永远具有时代魅力。

  老同学们一个紧接一个地发言,畅谈不忘初心、学习雷锋的点滴体会,触发戴光明同学才思泉涌,现场吟诵诗作一首,即席抒怀:“五十年前系同窗,犹记雷锋歌声扬,今日高唱当年曲,胸中澎湃正能量。岁月悠悠人沧桑,济济一堂续华章,不忘初心跟党走,雷锋永远好榜样。”这首诗如同画龙点睛之笔,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把这次主题班会再次推向高潮。

  我们还有一个惊喜,就是我们当年的班主任何瑞芝老师虽然不能亲自前来参加这次主题班会,但她在苏州一直收看现场微信视频,关注班会,并给我们用快递寄来了苏州特产酥糖。大家吃在嘴里,甜在心头,都为这份历久弥新的师生之情而深深感动。

  当年《学习雷锋组歌》大合唱,我们一共演唱了四首歌曲,最后一首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次主题班会,我们也同样在大家齐声高唱这首歌曲的热烈氛围中落下了帷幕。一曲唱罢,余音绕梁,大家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这次毕业50周年的纪念活动,由于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大家参与,取得了圆满成功。

  就在大家依依惜别,互道珍重之时,李蓓蓓同学惊艳亮相,在一曲《冰菊物语》悠扬、柔和、飘逸的配乐声中,用一段训练有素且端庄典雅的时装模特秀表演表达了大家期待再次相聚的心声。

  值得一提的是,扬州电视台为我们的主题班会特地派来记者进行摄录采访。11月8日是雷锋的入党纪念日,以此为契机,在我市收视率人气最旺的《今日生活》栏目播出了对我班这次“学习雷锋,不忘初心”主题班会的报道。参加这次班会的郑万钟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镜头,深有感触地说:“今天这些老同学们重新搞这个活动,很结合当前的形势。虽然现在他们都退休了,都已年近古稀了,但他们不忘自己还是社会的一员、家庭的一员,还在通过这种活动,补充正能量,把老同学的聚会作为一个加油站,所以这个很有意义。”

(戴光明、余金生、王琴、陈锴供稿)
2016年12月12日

联系人:陈锴,手机13705270767,  电子邮箱:yzgdck@163.com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校友欢聚喜迎建党百年华诞
    52年前我参加了歌舞剧《草原…
    1966届高中毕业50周年纪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