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与母校 | ||||
作者:李友仁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35 更新时间:2016-12-1 | ||||
扬州人杰地灵,才俊辈出,有一位名叫毕季龙的曾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毕季龙,原名毕庆芳,祖籍仪征,1914年生于上海,为名门之后。其曾祖母是淮军将领、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女儿,外祖母是清朝总理衙门事务大臣李鸿章的孙女,外祖父杨云史曾任中国驻新加坡领事,在危急时刻救过孙逸仙博士,因而深得孙博士的赏识。父亲毕倚虹是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的才子、上海滩无人不晓的小说家和报人。 毕倚虹英年早逝,去世时才34岁,毕家因此家道中落。毕季龙这时才小学毕业,便去扬州投奔叔父毕介青(据有关文章介绍,毕介青无子嗣,毕季龙过继给了毕介青)。毕季龙的的弟弟毕朔望也接踵而至。在叔父的资助下,兄弟两人就读于人才辈出的扬州中学。 毕季龙1929年至1932年在扬州中学高中就读3年,曾任学生会主席。他毕业的那一年,学校树人堂落成,他后来饱含深情地说,“树人堂是有生命的老人,它赋予了多少学子以新的生命。” 毕季龙家学渊源深厚,从小耳濡目染,不仅饱读诗词古籍,还浏览了各种西洋书籍,因而为他在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洋文学、近代科学等方面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扬州浓厚的文化氛围,抬头可见的古迹,使毕季龙兄弟两人陶醉在书海墨河之中,加之在名校扬州中学读书,更使他们的学识功底都跨入一个新的阶段。毕季龙出口成章,文思敏捷,渊博的世界时事知识,都使同学们惊讶不已,大家经常围在他的身边,讨论中国和世界时局的发展问题,他的独到见解常常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毕季龙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水平名列扬州中学的第一名,同学们争相模仿他。毕朔望在哥哥的带动下,中英文水平突飞猛进,之后成为我国文坛上有名的翻译家。 在扬州中学,毕季龙才气过人,下笔千言,写出的文章为同学们所钦佩。在现存的当年扬州中学每个月出版一期的《扬中校刊》上,可以查找到,毕季龙至少发表了12件作品,有的一期刊物上有他的三篇文章。这些作品涉及面很广,谈哲学的,有《孟子哲学之中心问题》;谈社会学的,有《欲的社会论》;涉及文学的,有《小说的研究》,还有小说和诗歌,诗歌中不少是译作。在涉及教育的《本校的发展》一文中,他高度概括扬州中学的办学特色:“适应着现代的需要,尽量灌输学生以科学的智识,课外充分发展各人的个性,避免对于任何科目的畸形发展。”他对扬州中学的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增添学级、多设民众学校、扩充图书馆、开办专科或大学、寻发古迹古物、学生劳动化等举措。他更多的是针砭时事的作品,表达出一腔爱国之情。1915年5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迫使袁世凯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毕季龙不忘国耻,于1930年5月9日写下了《五九纪念》一文。在诗词《烦闷》中,面对“东北的俄人气焰方强,西南的英人剑拔弩张,比邻的倭奴计远心长”,他大声呐喊:“起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除却了胜利,便只有死亡!”《为义勇军说几句话》为毕季龙的代表作,写于1931年。此时毕季龙读高三,正值“九一八”事变,在亡国灭种的情势下,他痛斥“大好河山,拱手让人”的不抵抗主义,大声疾呼,“我们的民族、国家已经到了这样危险迫切的状态,而国际间更是久已毫无正义,此时还不自起救亡,更待何日?更等何人?”他为义勇军呐喊:“只有民众武装起来,才能真正为国家,一以当十地和倭奴作最后的决战!” 毕季龙1932年从扬州中学高中毕业后,时隔50年,才在1982年重返扬州。据毕季龙同在扬州中学高中部就读、过从甚密的校友李为扬介绍,这一年的 8月12日至14日,毕季龙以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身份,前来扬州地区进行工作访问,夫人胡济邦偕行。毕季龙很看重同学情谊,在13日的晚上特地抽出时间,邀约老同学及家属假座西园宾馆聚会,李为扬携夫人盛如及儿子李孟星一同参加。席间,毕季龙谈起往事,说“在扬州读中学时,所知极少,彼时对当时扬州社会之落后、封建、压迫,深为反感,其后逐渐能从唯物观点估价,乃对纯真的青年同学,美丽的绿杨城郭,情感增深。”毕季龙还记得李为扬的父亲李寿铨为“矿业先驱”,盛如的父亲盛白沙为“海军先烈”, 又说道,“为扬兄和盛如姐的令尊大人事迹,亦正说明当年一片灰暗的古城,同样有可泣可歌可钦可颂的光辉篇页。”宴罢,大家一同观看了新摄制的录像《古城扬州新貌》。毕季龙深有江山依旧、景物全新、古月照今尘之感,乘兴赋七律一首: 重访扬州 芜城一样满垂杨,广厦通衢诧故乡。 画船锦幛前人句,陋巷荒郊旧客伤。 绰约亭桥联白塔,葱茏花木走回廊。 沧桑更喜青春再 五十年头不谓长! 并作后记:“一别五十年,重来扬州,新生面貌,无从认旧,喜诧交集。以往荒凉衰朽的景象,犹历历在目;今则欣欣向荣,清新秀美。比今胜昔,感触良深,非数语能尽。此一沧桑,正是人间正道耳!” 毕季龙对母校一往情深。1987年,扬州中学在台湾的校友编辑《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六十年校庆纪念》一书,毕季龙闻讯后,特地专门将《重访扬州》一诗寄去,并易诗名为《感怀诗》,署在学校所用名“毕庆芳”,还附言:“庆芳一九三二年离扬,一九八二年重访,整整五十年感触良多,兹逢母校六十周年校庆,特检附旧作七律一首,聊抒感怀。” 1992年,扬州中学90周年校庆,毕季龙欣然命笔,题词祝贺: 母校扬州中学校庆九十周年纪念 作育树人 全国蜚声 谨严传统 灿烂前程 1929-1932受教于高中部,终生受益,回首六十年前,感怀无似,谨致最衷心祝贺。 毕季龙 1991年11月4日 1998年6月8日至11日,毕季龙以扬中校友会上海分会名誉会长的身份,率上海分会一行七人,再次回到扬州。扬中校友朱健民在一篇文章中详细记述了毕季龙这次访问的情况。抵扬的当天下午,毕季龙就迫不及待地探访母校。在树人堂前,看着历历在目的基石,抚今追昔,毕季龙感慨万千:“树人堂至今已有68年历史了,她是母校的象征!”在参观校史陈列室后,毕季龙思绪难平,欣然挥毫,书七绝一首,直抒胸臆: 弦歌不辍烽烟逼,地覆天翻七十年。 绛帐今欣连广厦,毋忘风雨大汪边。 ——拜谒母校敬谢培育恩情
|
||||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