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站在抗美援朝最前列”的扬州中学         ★★★
“站在抗美援朝最前列”的扬州中学
作者:李友仁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37    更新时间:2015-7-10

“站在抗美援朝最前列”的扬州中学

1968届 李友仁

19506月,美国借朝鲜爆发内战之机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0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与此同时,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扬州中学师生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表现出极高的政治觉悟和饱满的革命热情。正因为如此,志愿军归国报告团特地赠送给扬州中学一面锦旗,赞扬扬州中学“站在抗美援朝最前列”。

 

参军参干  保家卫国

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扬州中学校园内曾两度掀起报名“参干”( 参加解放军干部学校)的热潮。此时参干,意味着可能赴朝,可能牺牲。而据校友宋光弼回忆:“扬州中学报名参军激情之高、动员之广、向部队输送人数之多,不愧是苏北的一面旗帜。”

学校领导做了动员报告后,师生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一份份请战书、决心书,不少还按上血手印,如雪片般飞向党支部、校长室。有400多名青年教师和学子踊跃报名。黄应韶校长以身作则,在学校19501211的一次周会上,当众宣布,他的两个儿子黄瑶、黄琳都要报名,说他和夫人“都同意他们去,而且鼓励他们去。现在已经准备替他们做衣服和鞋子了”。与会者轰动了,情不自禁地高呼:“向模范父亲黄校长学习!”后来,《苏北日报》以“扬中黄校长带头鼓励两儿报名”为题予以报道。

学校不失时机地举行了“抗美援朝、参干报名大会”。大会于19501213日在树人堂举行,从下午三点开到晚上十点,历时七个小时,有1400多人参加。会上,个人和班级代表纷纷争先恐后自发地上台表决心,抒发豪情壮志。年过六旬的厉志云副校长也慷慨陈词,说如果年纪轻,一定会报名,保家卫国,使大家受到极大鼓舞。据亲历者、时为学校第一副校长的赵定回忆:“树人堂里的口号声、欢呼声、鼓掌声、怒吼声,汇成一片,如狂风暴雨,大海呼啸,场面极为动人。”会上、会后,又有400多人报名,使报名总人数超过800人。这其中,不少是兄弟、姐妹同时报名,如朱延仁、朱延义兄弟,王长英、王长芬姐妹。最后有160人经批准参加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的干部学校,黄瑶、宋光弼、朱延仁、王长英和王长芬等亦在其中。经过半年多的集训,不少同学参加志愿军入朝参战。张静昌同学准备入朝参战,到达丹东当天,不幸遇车祸牺牲,从此长眠于丹东烈士陵园。

19517月,报名参干掀起第二次高潮。77日,学校在树人堂隆重举行“全体师生响应祖国号召晚会”。主席台后侧幕布上贴着“让我们的声音更美丽吧”十个大字,左右两侧戗牌上分别写着:“站出来,让祖国挑选”,“祖国在召唤我们,最光荣的岗位在等待我们!让我们的青春放出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芒吧”,让人心潮澎湃。赵定报告中“同学们!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若不是战死在疆场,就应载满英雄的勋章回到扬中的树人堂”的话语又让人热血沸腾。莘莘学子一个接一个上台表决心。会上、会后又有700多人报名,最终录取99位同学。他们高唱着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吻别你的儿子吧,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离开扬中,奔赴军事干校。

据统计,抗美援朝运动中,扬州中学前后共有1500多名同学报名,最后有259名优秀同学走上了祖国国防建设的光荣岗位。

踊跃报名参干,一些同学甚至写了血书。有个叫严庸功的同学,说服了母亲,又写信给父亲,父亲没有及时来扬到学校表态。严庸功怕延误审批时间,便另写了一份申请,说明情况,并血书“坚强意志,把握说服”八个字。其后,他的父亲也给学校送上了表示支持儿子参军参干的信函。

在报名参干的热潮中,一些家长主动动员子女报名,如曾在扬州中学任教、时任苏南栖霞师范学校校长的陈铎,不仅动员学生参军参干,还鼓励在扬州中学读书的儿子报名。一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报名参军心存顾虑,子女则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以劝导。据校友鞠戈风回忆,参军报到的前一天,他才告诉母亲,母亲含着眼泪说:“孩子,过去人家都说: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啊!何况参军打仗要死人的呀!” 鞠戈风说:“你不去,我不去,谁来保家卫国?那死的人会更多更多!”最后他终于说服了母亲,参加了解放军。

 

代表苏北  赴朝慰问

19511月,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据记载,先后组织了三届慰问团)。第一届慰问团由575人组成,苏北人民的代表、扬州中学校长黄应韶时任苏北抗美援朝分会主席,又是教育界人士、民主人士、军属,因而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成为210位正式代表中的一员。扬州中学学子闻讯后,写了1000多封饱含深情的慰问信,请黄校长捎给志愿军官兵。

慰问团共分八个分团,黄应韶被安排在由华东地区成员组成的第三分团。195148日,黄应韶与慰问团其他成员换上了志愿军军服,不佩戴任何标志符号,分乘大卡车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据黄应韶后来介绍,慰问团“慰问了朝鲜中央政府、劳动党、地方政府、人民团体和人民军,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直到连队,把祖国人民交托给我们的宝贵的热情和友谊传播到前线的每一条战壕中,后方的每一个乡村里去。把1200多面锦旗、2000多箱慰问品分送给中朝人民部队。”抗美援朝运动中,扬州人民先后向前线志愿军发出慰问信30543封、慰问袋24588只及慰劳品和一大批书刊。其中,扬州中学学子1000多封饱含深情的给志愿军官兵的慰问信是黄应韶带去的。黄应韶5月中旬回到祖国。519日,他在抵达天津后给学校赵定、厉志云两位副校长写了一封信(后刊登在学校校刊《扬中半月》上),介绍赴朝慰问的情况。他在信中写道,在朝鲜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位志愿军战士,不论在前方、在后方,无不斗志旺盛、信心坚定。他们感谢毛主席和祖国人民对他们的关怀。他们说:“请放心,我们在朝鲜一定可以打败美帝。不彻底打败美帝,我们决不回国!”

黄应韶5月中旬回到祖国,带回了志愿军战士的回信。在扬州中学举行的欢迎大会上,黄应韶作了题为《我们就是这样战胜敌人的》的报告(此报告后刊登在学校校刊《扬中半月》上),汇报慰问情况,揭露美帝国主义的暴行,畅谈为什么劣势装备的志愿军能够打败优势装备的敌人,使师生们从中受到极大的教育,更加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热情。

黄应韶还赴苏北各地,传达到朝鲜慰问的情况,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

演讲演出  捐款捐物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扬州中学师生还走上街头,进行演讲,演出活报剧 ,演唱革命歌曲,宣传抗美援朝的意义。高一年级的朱延义、王可猷、黄琳、江执中、严高翔、范承祚、成新生、蒋宜良、戴宏祥和尤瑞麟等同学都是积极分子,他们组成了小分队,到当时的辕门桥(今国庆路)等处宣传演出。他们虽只有十六七岁,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演出,都是头一回,但大家相互鼓励,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任务。他们排演的一出活报剧,除在街头演出,还在树人堂参加了学校的汇报演出。

在当年新华社的报道中还有这样一条消息,介绍扬州中学学生参加的活动:苏北区第一次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隆重举行了向志愿军功臣家属庆贺的仪式。大会主席将装在镜框里的两张喜报和两面锦旗,授予二等功臣赵斌的父亲赵杏广和三等功臣刘光雄的母亲刘佘氏。扬州中学学生组织了百人腰鼓队,赶来向功臣家属献花。”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扬州中学师生积极投身于捐献飞机大炮的活动中。学生们除纷纷捐出平时积攒下的零花钱,还把家里的旧铜废铁捐献出来。有一位同学的祖母,把家中收藏多年的一副香炉、蜡烛台也拿了出来,让孙子捐献出去。不少学生下课以后就抽空去拣废品。有几位同学看到学校一块空地上有许多碎玻璃,连续拣了几天,一共有两大筐,卖了一万多元(旧币,折合现币一元多),捐了出去。据记载,1951年底,扬州人民共捐款253亿元(旧币),折合飞机16.8架。这其中也有扬州中学师生的一份心意。

扬州中学年长的教师虽不能投笔从戎,但也积极投身于抗美援朝运动中。在仪征人民声援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大会上,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年逾八旬的鲍勤士先生号召父老乡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击美帝!支援朝鲜!为保卫祖国的独立而战!”他因过度激愤而当场昏厥,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6岁。仪征人民政府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有数百人为他送葬。

 

配合形势  增设课程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扬州中学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落实到学习中来,要求每个学生明确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学校还注意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据赵定回忆,当时语文课选教了配合形势教育的教材;历史课讲解美帝侵华史;地理课讲解台湾、朝鲜、越南的军事地理以及太平洋的战略形势;政治常识课讲解帝国主义论;数学课讲解实用数学;物理课讲解原子弹的原理,消除盲目恐惧心理;化学课讲解法西斯侵略与毒气;生物课讲解美、日侵略军的细菌战争;工科讲解国防工程;商科讲解华尔街金融机构。总之,各学科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