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组图]扬中校友参与研究“上帝粒子”       ★★★
扬中校友参与研究“上帝粒子”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20    更新时间:2013-10-17

 


方亚泉在扬州中学


人物名片

  方亚泉,江苏兴化人,1992年扬州中学毕业,在四川大学取得了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和非线性物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博士学位。长期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TLAS实验从事寻找希格斯粒子的科研工作。

  阅读提示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产生的奥秘可以通过物理实验进行验证,刚刚斩获诺贝尔奖的“上帝粒子”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昨日,曾研究相关亚原子粒子质量起源的扬中校友方亚泉博士来到母校,为小学友们带来了“上帝粒子”的故事。

  他曾做“上帝粒子”相关研究

  “很荣幸我参与了希格斯粒子的相关实验证明的研究,上周诺贝尔物理学奖宣布恩格勒和希格斯获奖,其实这背后也是成千上万位科学家和研究员不懈努力的结果。”

  昨日下午,扬州中学报告厅人头攒动,学生们认真倾听着方亚泉博士的讲座,他是扬州中学1992届校友,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这一次,他主动“请缨”来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一场题为《希格斯粒子的发现和前景》的报告。

  “什么是上帝粒子呢?”这个问题成为全场提问最多的话题。记者注意到,虽然很难用更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它,但随着方亚泉讲述的推进,同学们的兴趣反而慢慢集中到他如何接触到“上帝粒子”的过程中来。方博士笑着说,不要小看在学校的学习,能接触到“上帝粒子”这样的前沿研究,也离不开在母校上过的“每一堂课”。

  “在扬州中学的三年对我的一生十分重要,我的学术理想也都是从扬州中学开始的,这一次来主要是为了回馈母校,激励后生。”方博士说,“很多人认为诺贝尔奖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并非如此。”

  “我很希望通过这一次讲座让我的学弟学妹们近距离接触诺贝尔奖的研究前沿,鼓励他们通过学习创新,能够在未来取得科学上的突破。”

  做学问要有恒心,耐得住寂寞

  方博士还给学弟学妹提出了学习建议。“我觉得学生学习首先要有志向,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要立志从事某项事业,并为之奋斗。”方博士认为创新性的思维也十分重要,“忙于做题目固然重要,但是创造性的思维是产生科学突破的关键。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成规,要学会创造一些新的东西。还有就是做事要有恒心,要耐得住寂寞,比如从事这个"上帝粒子"研究,2002年我就加入了这个课题组,然而等到真正结果出来就到了2012年。这10年间我都是在等待机器的运行以及结果的验证。”

  “希格斯粒子的发现,使得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预言的所有粒子全部被实验发现。但是理论物理并不是从此无事可做,希格斯背后还会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比如暗物质等等,我们现在在等待下一次撞击实验的进行,或许还会有新的粒子存在。”

  谈及为何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国内,方博士说:“我们祖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能够让我们施展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国家对我的研究也给予了很多支持。”方博士说,“以前我都是代表美国参加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今后我会代表中国去参加这方面研究。”

  记者 邵伟 实习记者 杭树志

  延伸阅读

  “上帝粒子”

  是什么?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特殊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是指人们认知的构成物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存在。

  标准模型是一个优美的数学模型框架,物理学家用它来描述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方式。希格斯玻色子在基本粒子中的特殊地位在于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的质量都靠它提供。

  通俗地讲,真空中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希格斯场就像一池黏黏的蜜糖,当没有质量的基本粒子通过时,就像裹上了一层黏腻的蜜糖,在获得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运动的速度。一个粒子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越强烈,它拥有的质量就越大。光子和强相互作用中的胶子不与希格斯场发生作用,所以都没有质量。

  换言之,如果没有希格斯玻色子,所有的粒子都会像光子一样以光速飞行且毫无质量,这显然不合常识。

  标准模型预言的62种基本粒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尚未被实验所证实。对它的艰难探寻已历时30年,耗资超过90亿美元。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