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扬州中学教师家访工作案例(胡婷婷)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55 更新时间:2017-9-2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模式 一、基本案例: 小刚,男,班级团支书。爸爸是工厂工人,妈妈是教师。小刚个性强,各个方面都要求上进,刚开学军训时发现他比其他同学的态度更认真,军训姿势更加标准,给人一种特别正直向上的感觉。后来他主动和教官要求参加比赛方阵表演,并成功完成任务。后来在班干部竞选过程中,他输给另外一位同学,成为了团支书。虽然没有成功成为班长,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他还比较负责。在申报国家助学金的时候,我主动找到他询问了一下情况,他说明了爸爸厂里效益不好,工资低的情况,我劝说他申报了一个名额。整体来看,该生班级管理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很好,只有成绩不是很理想。后来和他妈妈交流中确认了我的这些看法,也提供了一些线索:他在初中的时候英语底子不好,后来在暑期妈妈给他上了一段时间的生物课,发现他的学习习惯不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导致一些科目成绩没有进步。 二、理论依据: 高中生处于叛逆和成熟期,这一时期他们要求独立,心理成熟,比较能够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有些时候对自己却过分的自由。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有时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对于老师的要求可能还会遵守,但对于家长的说教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小刚在这一时期的问题并不大,仅仅在于他找不到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不能把习惯坚持下去。 三、教育方法及结果: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适应情况不能过于心急,尤其不能再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过,虽然小刚是个十分体谅父母的孩子,但当高中学习生活压力加大的时候,很可能适得其反。第二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可能不够,尤其在初中的时候,如果习惯不好,那么很可能会延续到高中阶段。我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一、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二、和孩子交朋友并设定人生规划,共同遵守规划内容,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去完成。三、审慎选择校外辅导课程。如果孩子在学校内的课程还没有完全接受,再去接受那些良莠不齐的校外辅导,恐怕会得不偿失。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我采用了如下的教育方法:一、多次找孩子谈话,取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进行教育。二、合理安排他的工作,鼓励他和其他班委同学分工合作。三、督促他在英语学习中掌握方法,克服背诵上的困难。要求他多与任课老师交流,解决不会的难题。等等。 四、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与家长保持沟通。其实,我们并不一定仅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而是一种常态化的家校互访。教师要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样,家长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形成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 二、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因此,在家访过程中,要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氛围,不仅仅是指静态的环境,还指的是家长以自己的行为习惯熏陶孩子。在学校也是如此,建设一个学风积极的学习共同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因此,每一位称职的教师都应该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要我们真诚的捧着一颗“爱心”,完全能够干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我那片园地,努力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胡婷婷)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