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李强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下)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72 更新时间:2017-6-2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奋斗目标的实现,是靠干出来的。未来五年,我们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明确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实现各领域各方面的工作突破,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1. 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需要足够的定力和韧劲。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高新区、开发区和各类创新载体,推动区域内创新组织的集成联动,大力吸引海内外各类科技人才和各类高水平研发机构落户我省,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关键创新领域聚集,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有竞争力的创新集群。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是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领军人才的关键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作用,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把各种力量聚合起来。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展会品牌。集中力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等重大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分工协作,推进机制创新,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 当前经济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在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免疫力,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价格杠杆等多种手段,通过技术、质量、环保、安全、用地、能耗等标准的倒逼,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最终要落到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构建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聚焦细分行业和领域,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新金融等新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的方向,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加快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制造业布局,加强历史经典产业保护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积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和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实体经济发达是我省的鲜明优势,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取向,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大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资本市场撬动作用,推动企业重组整合,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使实体经济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发挥南京特大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宁镇扬等板块一体化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城市发展要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更加注重自然保护和历史传承,更加注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推动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要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要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在更高层次统筹区域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苏南地区要着眼形成更多引领型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率先突破,为全省转型发展提供示范。苏中地区要重融合、创特色,深入推进陆海统筹、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统筹推进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对沿宁杭线地区的发展作出谋划和推进。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长江深水航道和深水海港建设,加大沿江、沿海港口整合力度,提升航空运输水平,特别是抢抓高铁建设的历史机遇,突出苏中苏北这个重点,统筹布局,加快建成覆盖全省的高速铁路网。在推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2. 着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持续强农、惠农、富农,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产业融合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供需平衡、口粮自给。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乡村经济,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确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硬仗。要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努力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确保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生活、就业、教育等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对经济薄弱村、革命老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实行重点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健全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 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兴办农村实事,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推进小城镇环境改善,大力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加快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3. 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法治是建设新江苏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扩大人民民主,必须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支持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良性互动。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江苏”,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委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突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省和设区市立法能力建设。围绕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文化,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深化反恐工作,推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升级,提升“平安江苏”建设水平。创新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实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和部门联动处置机制。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于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切实重视和加强统战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发挥作用。健全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机制,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财产权,增强企业家发展信心。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与港澳合作,推进对台民间交流,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做好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联络工作。 4.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发展的深层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加强科学理论引领,发展先进思想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全体党员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打造一批高端智库、特色智库。加强高校人文学科建设。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弘扬雨花英烈精神、铁军精神,丰富拓展新时期江苏精神。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加快推进江苏文脉研究和整理。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充分发挥家规家训传播正能量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策法规制度、融入日常工作生活。 让全省人民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要进一步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大力扶持戏曲传承发展,多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业态创新,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加强文化遗产和档案记忆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塑造地域特色文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多出大家名师。促进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在信息化时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是文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弘扬主旋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进一步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和移动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建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拥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进网上舆论生态治理,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社会舆情引导,关注网络民情民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方式,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江苏故事。 5.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百姓富,是全面小康的直接体现。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在创业,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创造财富。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着力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来源,实行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准。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提供方式,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分类建设标准,科学确定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和覆盖人群,努力实现布局优化、普惠可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各类非基本公共服务。 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是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主要期待在于公平和优质,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高水平发展15年基础教育,健全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推进一流大学、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健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中西医并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和区域转接机制,努力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加快完善老龄政策,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和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统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6.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是我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必须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争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 我省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发展中不仅要提升科技含量,更要彰显生态特色。要坚持空间管控一张蓝图,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着力提高开发水平,加快建立自然资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坚决守住开发强度的警戒线。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更大力度的绿色调整,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环境质量改善。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对各类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惩处背后的利益获得者和姑息纵容者,决不允许把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多方面齐抓共管,多领域协同并治,着力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要抓住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以减少化工污染、减少煤炭消耗总量为重点,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要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更大力度治理各类环境污染,切实消除各种环境风险隐患。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打通彼此间的“关节”与“经脉”。要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森林、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坚持不懈抓好太湖治理,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推动沿江两岸现有产能改造提升、有序转移,腾出高端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空间,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加强沿海土地、滩涂、岸线等资源保护,扎实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省上下都要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更大力度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7.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省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发展必须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着力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硬任务。要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主轴,突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完善现代财税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完善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排污许可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重要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作用的重大改革试点,创出具有江苏特色的改革经验,发挥对面上改革的示范带动效应。 开放是我省发展的鲜明特色,在新形势下需要创新思路办法,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再造新的优势。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战略,积极用好国家外交成果,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依托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定位,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互动,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入推进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开展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着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发展各种新型贸易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引进功能性机构,发展总部经济;加强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更大步伐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开展跨国并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积极借鉴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经验,健全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友城工作,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着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 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我省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全面小康建设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推动各级党组织更好地承担起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1.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完善党委全会、常委会、党组会议工作机制,有效实施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加强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的领导,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推动群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健全和落实党管武装制度,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和改革,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2.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要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章党规为遵循,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主动权。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统筹发挥各类学习平台作用,用好县委书记工作讲坛等载体,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思想教育必须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要突出务实管用,坚持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制度执行,真正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形成最大合力。 3. 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要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突出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开展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党内生活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大熔炉。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大力发展党内民主,规范完善党务公开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进一步完善党代表任期制,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作出示范。 4. 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发展。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凝聚力、战斗力。要毫不松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推动党员干部讲真话、办实事,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不搞虚假政绩、数字攀比,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认真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要在整治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同时,更加注重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5. 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认真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加强和改进对干部德和政绩的考核,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决防范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战略眼光实施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同时选好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选配工作。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要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舍得下本钱、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强化精准聚才理念,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充分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到江苏创新创业,让人才的智慧充分释放、创造的力量充分涌流,进一步形成人才促发展、发展兴人才的生动局面。 6. 建强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在基层。坚持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相统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巩固扩大各领域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突出国有企业、高校党的建设,突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彰显先进性。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推动力量、投入、资源和工作向基层下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从严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推动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7.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不能变、惩治腐败的力度不能减。要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党章党规,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加强市县党委巡察工作,用好巡视巡察成果,更好发挥巡视巡察作用。加强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积极推进廉洁社会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风气。 同志们!时代的发展,如滚滚长江奔腾不息、永远向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落在了我们身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江苏共产党人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的事业植根于江苏大地,植根于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在江苏这片热土上,正是靠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苦干实干带头干,靠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靠着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江苏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这些优良传统,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奋发进取、勇攀高峰,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江苏精神凝聚江苏力量,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江苏行动书写江苏篇章,在革故鼎新、复兴圆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江苏新的辉煌!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共创全省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