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开题论证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6  更新时间:2013-4-18 21:12: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江苏省扬州中学微型课题

 

 

 

 

 

 

 

         教学研究                   

课题立项时间                        

      微项目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所在单位   江苏省扬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科室制

一、课 题 组 成 员(包括主持人,限10人)

序 号

姓 名

年 龄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

任务分工

1

刘 超

31

教师

江苏省扬州中学

主持人

2

倪震祥

37

教师

江苏省扬州中学

课题指导

3

刘 翎

37

教师

江苏省扬州中学

教案提供

4

 

 

 

 

 

5

 

 

 

 

 

6

 

 

 

 

 

7

 

 

 

 

 

8

 

 

 

 

 

9

 

 

 

 

 

10

 

 

 

 

 

 

二、主持人信息

姓名

刘超

  

31

 

信息技术

职称

中一

 

教师

研究方向

信息技术教与学

电话

13511757740

 

Email

yzzxliuchao@yahoo.cn

QQ

66924138

通讯地址

江苏省扬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三、课题研究具体方案(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及意义: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面临三个“挑战”:其一为“大学的质询”,其来由来自于某知名大学教授在某信息学竞赛教练员交流会上的发问,“你们中学信息技术究竟都在教些什么,我让我的本科生帮我设计一个报表都捉襟见肘?!”其二为“学生的调侃”,其来由来自于一批刚参加完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测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们,他们纷纷表示“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近乎为零,如果非要说学点什么的话,好像就是复习迎考阶段反复操练的那些操作题”。其三为“教师的无奈”,其来由是来自于一直参与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监考的老师们,他们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解决试题中出现的“意外之题”捉襟见肘,毫无章法可循。

对此,本课题拟积极努力探寻着实现“效果好(学习者顺畅掌握既定的知识和技能)、效率高(学习者达成既定目标所花费的时间最少)、具有吸引力(研究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灵活性(学习者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持效力(学习者掌握坚实的知识结构)”的有效教与学的方法策略。笔者在认真梳理当前技术教育领域中较为成熟的“任务驱动教学”与“项目式教学”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的前提下,尝试利用融入二者优势且适应于高中教学的“微项目教学”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以期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研究现状:在普教领域,针对任务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已有相当长时间,涌现出一大批较高质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类的文章,而对于“项目式教学”,除上海等先进省市的普教领域一贯强调外,更多地应用于职教领域。但笔者以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也不断提升,仅经过传统意义上的“任务驱动”学习“熏陶”下的高中生将难以进行劣构问题的解决。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

(1)  样本选择及分析  笔者拟选择所授高一四个班作为样本班进行研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当前学习现状进行“前测”;

(2)  项目设置 以《课程标准》为方针指引,以《学习要求》为行动指南,针对每一模块(或专题)进行“微项目”的设置;

(3)  项目实施  在样本班进行“微项目”实践性教学

(4)  实施评价及改进  通过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等形式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后测”,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及时梳理

(5)  实施推广 将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论文及教学案例等有形形式,在同行中进行交流分享。

 

预期的研究成果:论文《微项目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研究》

                微项目教学案例专辑、学生成果集

               

 

 

四、开题论证意见

  

 

 

 

 

 

 

 

 

 

 

 

 

 

 

 

 

                            论证组组长(签字)

                                          

 

五、专家论证小组成员(至少4人)

序号

论证组职务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六、论 证 单 位 意 见

 

 

 

 

 

      

                                           

七、扬州中学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