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开题论证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4  更新时间:2013-4-18 21:10:2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江苏省扬州中学微型课题

 

 

 

 

 

 

 

           学科教学           

课题立项时间                   

      基于校本平台的高中语文口语交际选修课程探索          

    汤洵 王舒成 肖梅青                    

负责人所在单位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34月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科室制

一、课 题 组 成 员(包括主持人,限10人)

序 号

姓 名

年 龄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

任务分工

1

汤洵

 

中教一级

扬州中学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案例整理及研究

2

王舒成

 

中教副高、教研组副组长

扬州中学

课程设计、案例整理及研究

3

肖梅清

 

中教一级

扬州中学

课程管理、教学设计、案例整理及研究

4

方钧鹤

 

中教正高、副校长

扬州中学

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5

吴高扬

 

中教副高、教科室主任

扬州中学

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6

严长春

 

中教副高、教研组长

扬州中学

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7

于扬

 

中教正高

扬州中学

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8

朱学慧

 

中教副高

扬州中学

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9

史伟

 

中教副高

扬州中学

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10

贾媛

 

中教一级

扬州中学

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二、主持人信息

姓名

汤洵

  

32

 

语文

职称

中教一级

 

 

研究方向

口语交际教学

电话

13665263766

 

Email

tangxuntx@sina.com

QQ

13955699

通讯地址

扬州市淮海路18号扬州中学语文组

 

 

三、课题研究具体方案(开题报告)

.问题的提出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老先生在给“语文”下定义时早已经定下了口语的半壁江山。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口语教学却是虚有其位。虽然新课程标准中用“口语交际”代替“听说教学”,深化了对口语听说教学的认识,也突出了对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但口语交际教学依旧未能形成真正转变。

现行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考试成绩,而语文考试中没有涉及到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察,在此指挥棒的作用下,滋生出的是老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视若无睹的心态:老师认为设计口语交际训练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学生的参与也是漫不经心,最后使得口语交际训练课流于形式,收获甚微。甚至在有些学校,有些老师已经完全忽略了口语交际的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应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老师应该携起手来探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办法,让学生领略汉语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规范学生的言语习惯,致力于培养口语交际这一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能力。

.研究综述

在课题研究之时,有必要对前人所做的研究进行一番整理,以更好地全面审视口语交际教学,推动高中语文口语交际选修课的教学。

1.听说教学向口语交际教学的转变

20003月,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出台。大纲在口语教学方面的突破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在:“语文是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语文教育理应承担起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从根本上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其次,新大纲把“听话、说话”整合为“口语交际”,第一次注意到了口语文化的课程价值,克服了听、说分离的局限,突破了简单的听说技能训练的狭窄视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交际”,教学必须重视营造动态的人际互动环境。再者,新大纲在学科内容的构建上,把口语交际置于与阅读、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各学年的具体、详细的要求,同时还规定了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最后,口语交际能力作为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有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新大纲反复强调了各学年之间的相互衔接。这种重视能力培养的、关乎学习者人生全程的课程信念也为语文教学史上所仅见。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新课标也将口语交际

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提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000年修订语文教学大纲改称“口语交际”,再到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系列完整表述清楚地表明:在“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确立上已获得突破性进展。由原来单一的听说过渡到口语的交际,意识到了交际在听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与途径

随着口语交际概念的出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是许多教育者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总结他们的训练方法与途径基本离不开以下两种:

①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

分散训练是指贯穿课文讲解过程始终的口语交际训练,即在读写教学的同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集中训练主要指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训练,如课前的听课文录音磁带、听教师范读课文、三分钟演讲、自我介绍、环境介绍、事物介绍、讲述见闻与经历、一事一议等都属于这种形式;另一种是专门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在统一的主题和形式下进行集中训练,如故事会、介绍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都属于这种形式。

②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相结合

语文教师除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外,还要在语文课外随即进行训练。如在课内安排了普通话的训练,课外就安排说普通话比赛或朗诵比赛,课内课外相互呼应;或把口语交际训练扩展到语文课外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求得数理化等学科教师的配合;或抓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练口语交际的机会及时地加以指导,不断地扩大口语交际训练领域。通过这些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中,较多能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在实处的是集中训练的方法,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是被普遍采取的形式。当然还有些学校能够在整个高中学段里安排一至两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如朗诵比赛、辩论赛等。所以说,在大多数高中仍然围绕高考指挥棒开展教学的前提下,在很多学生、家长、老师未能扭转应试观的情形下,我们在很多论文里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并未真正有用武之地,课内外训练的相结合更是一种奢谈。

3.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

作为“课程内容”的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有多条表述,但是,我们常用的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却十分单薄,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只有一个专题“走进语言现场”涉及到演讲能力的训练,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成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点缀;教师没有教材可教,不知道该教什么,如何去教。教材内容的缺失,使得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处在一种无序状态。

王荣生、王志凯等成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研制的开拓者。王荣生著的《新课程与“语文教学内容”》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王志凯和王荣生著的《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拓展性材料和便于操作的教学活动设计。更为可贵的是,丰富的教例来自教学实践,简要透彻的剖析给教师的实际操作很大启发。他们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还没有体现在教材内容上,也没有在教师中流通。他们所研制的教案基本上试用于小学和初中,很少涉及高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为重点高中编写了语文课本《写作与说话》,共分三册,供高中三个年级自学参考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曾合作开发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口语交际》,满足了部分学生的需要,对课内必修课教材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2003年秋,广州、天津、重庆、南京、长春、武汉和成都七个城市合作编写了高中选修课教材《交谈·演讲·辩论》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在七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联合推行使用,这是地方高中选修课教材建设的一大成果,填补了长期以来地方选修课教材建设的空白。这些是我目前能查到的正式出版发行的高中口语交际的教材,不难看出,无论是数量还是推广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有些口语交际的内容未能单列出来,有些口语交际的内容不够完整。

虽然关于口语交际的专著并不在少数,但是针对高中学生特点的,理论与实践并重,可以直接用来作为教材操作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仍然值得我们期待。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口语交际课的全面推广。

.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时将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检索法

全面了解国内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专著和论文,主要搜集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相关内容。通过文献法了解目前研究情况,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

2.教育调查法

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象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3.经验总结法

对前人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逐步形成新的口语交际课程。

4.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的内容,边实践、边研究。尝试建立新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案,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本课题创新

1.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课题侧重于对实践过程的研究,更强调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

    2.将口语交际与选修课程相融合。将口语交际教学放到选修课程中,保证了训练的时间和系统性,有利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

      3.依托于所任教学校,体现学校特色。主要表现在:口语交际选修课依托学校自主选修拓展课程的平台,教学时间、地点固定,保证了教学对象的参与积极性;操作过程中交际情境的设计尽量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如讲解训练点中“树人堂”校史馆讲解员的选拔,演讲训练点中“激发学生领导才能”活动展示。力求充分挖掘校本资源,打造具有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本课题研究计划

1. 主要解决的问题与课题的预期目标

探讨高中教学阶段,语文课程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如何做出切实有效的改革和实践,在自审实践的基础上设计“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选修课程,探索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目标:有学校特色的完整的“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选修课程 

2. 课题研究的计划过程及预期成果

   第一阶段(2010.7——2011.12)通过文献检索和教育调查,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拟定“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选修课程实施方案及内容。总结前人经验,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前人成果,初步编写“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选修课程。(本阶段研究内容已完成)

第二阶段(2012.9——   依托学校自主选修拓展课程的平台,开设口语交际训练选修课

程,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完善,以期最终形成有学校特色的便于实践的“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选修课程。

本选修课程设计以一学期为教学时段,每学期中可与学校其他选修课程同步开展,大致每周一课时,每课时一个半小时左右,共计13课时。具体分布参考如下:

训练项目

朗读

听话

复述

解说

演讲

语言幽默

时评

访谈

辩论

综合考核

课时安排

1

1

1

2

2

1

1

3

2

1

第三阶段2012.9——   )依据教学实践,整理教学案例,开展教学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录制教学视频,进一步调整、完善各训练项目,形成有学校特色的“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选修课程 

 

 

 

 

四、开题论证意见

  

 

 

 

 

 

 

 

 

 

 

 

 

 

 

 

 

                            论证组组长(签字)

                                          

 

五、专家论证小组成员(至少4人)

序号

论证组职务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六、论 证 单 位 意 见

 

 

 

 

 

      

                                           

七、扬州中学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