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从小在淮海路上每次经过都要从灰色围墙向里望过的学校,有着好多漂亮的树还有操场上彩虹色的看台。小学有幸参观扬中,印象最深的是高三楼前的朱自清先生像。说不上特别的理由,也不是父母特意的期望,心底一直是对自己说“我想来这上学,我就要来这”。其实不止是我,扬中可能是很多扬州小孩子从小对高中没什么概念的时候,心中最初的梦吧。
初中毕业之后,如愿以偿进了扬中。唯一小小的“偏差”,是以国际部学生的身份进了扬中。身处国际部,相比普高学生,对扬中的学术资源接触的并不算多,因为平时授课的老师大多不是扬中的老师,而课程设置也与普高大相径庭。正因如此,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扬中这所百年名校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塑造,虽是基于学术,源于学术,却远远高于学术。
“我以扬中为荣”是扬中一开始就给予每一个学生的。从亲戚朋友问起来去了哪所高中,可以自豪的说出扬中的名字,到代表学校参加一些活动比赛,别人听着扬中的名字说“啊就是那个出了谁谁谁的学校啊”。悠久的历史和众多杰出的前辈带给每一个扬中学子“荣”,可这种“荣”的背后,带给我的,还有压力。要随时以一个扬中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己的言行不仅仅代表着自己去,也代表着学校。那些优秀的前辈是会不停地激励自己前进的。高一刚进校,印象最深的是主席竞选大会。坐在下面看着比自己只高一届的学长学姐,甚至是同期进校的一届的学生,在舞台上自信地侃侃而谈,说着对学生会工作的设想和规划,展示才艺,他们像是会发光。而在那一刻,你的上进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问自己“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可以”。在学校里有太多的时刻被优秀的同学们激励,在这样一种正面的充满竞争与互相扶持的氛围里去,甘于平庸和放弃机会好像是会被当成错误的。每个人都被激励着变得优秀,都争夺着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总有一天要和那些优秀的前辈一样,让“扬中以我为荣”。从“我以扬中为荣”到“扬中以我为荣”,这种心情的转变正是心智的成熟和成长,也正来自于扬中积极的氛围。母校对我最重要的影响便是对自身的要求和对更高目标的追求。不论每一个扬中学子遇到多大的困难,做出多大的成就,最该铭记的一句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另一点不得不提的,母校带来的则是无尽的资源。作为国际部的学生,全面的发展(组织力,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可能更加重要于应试能力。扬中这片自由的土地给了每一个学生同等的丰富的机会去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学校社团,对外交流的活动,国内外的竞赛都是机会。只要你想,只要你敢,只要你付出热情和汗水,在扬中给予的支持的平台上,并没有阻碍。学长学姐带给你活动经验和积攒下的人脉关系,学校老师给予学术上的后备力量,和你一样的充满热情的同辈朋友们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成功的路上必定坎坷,山高水长,但却并不孤单。从默默无闻的参与者到充满自信的组织者,都是只要敢想就能在这里做到的事情。世界名中学联盟会议,哈峰会,机器人竞赛,模联会议,众多的平台给你大放异彩。要做的只是抓住机会,利用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活动里,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这些经历都会成为受益终生的收获。
今年的申请并不尽如人意,心中更多的是不甘心。但是当自己重新去认真的反省申请季,看到自己CV上一行行的奖项活动经历都来之不易,两面A4纸上承载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心血,清楚地记得每一次的付出和心血,却也会突然的觉得“值得”。三年里的每一天,每一次成功和失败,每一次想放弃和想坚持的心情,都是我人生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走完申请季才发现,三年里扬中给予我的,和我所收获的,远远多于一纸offer本身。这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更美的景色还在远方,母校给予我的必定让我走得更远更稳。长灯在心,一往无前。感恩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