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班主任家访手记         ★★★ 【字体:
班主任家访手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4035    更新时间:2006-8-25    

 

家访手记
  陈桂华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十一个年头。十一年中,一批一批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进入高校,走向社会,令我激动,让我欣慰。十一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十一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有一年,正值高三下半年,一个表现一直很好的学生,却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她家去了解情况:她有个弟弟在另一所中学读高三,家庭非常拮据,父母虽然没让她辍学,但有了如果她考不上重点大学,就不让她继续读书的想法,给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面对这件事,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他们对女儿造成的副面影响。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服了家长。了解情况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女生,她深受鼓舞,积极备考,终于以高分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有一个学生是运动员特招来的,学习很差,可是性格却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双差生”的闪光点。他喜欢打篮球,在场上组织能力很强,队员也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十一年来,我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很溺爱孩子,去她家访谈,父母把自己孩子看成“小皇帝”、“小太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总喜欢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我一谈孩子的缺点错误时,他们就不爱听,甚至替孩子辨护。我没有硬碰硬,而是委婉地介绍了他们熟人中儿女教育成功的例子,后来家长的思想转变了。有的家长是专制型,深信“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对孩子管教过多、过严。孩子成绩不好或者犯了错误,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拳脚相加。这样的家庭应特别注重方法。有一个学生,他犯了错误,知道我要家访,非常害怕。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呢?那就来个“宣而延访”。先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又说明给他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作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他激动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并请我看他的行动。果然他变了。帮助同学,刻苦学习,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他高兴极了。到他家去时,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十一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家访手记
冯兰

 

1、学生信息: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2、目的: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3、解决方案:在全家人面前聊天,在表示完对他们现实情况理解的情况下,跟他们分析小毛病的大危害,并在适当时候要家长对我们或学生的意见表态,让学生尽快的进入高中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时间:49日下午300--500

家访情况:经过下午的家访,我们了解到,戈同学家中的主要由他妈妈负责他的学习生活。但据了解,戈同学在初中的时候也是一个好动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成绩不稳定,有偏科现象。但他天资比较聪明,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在初中学习阶段,也取得的较好的成绩。进入扬州中学,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他也想积极要求进步,但在经过前几次的失败以后,他信心有些不足,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课不专心,又屡犯自习课的不安分的老毛病,所以成绩总不见起色。

戈同学在家经常和妈妈交流,他其实也很想进步,就是觉得总是管不住自己。考试也经常会犯,为此,他很苦恼,不知如何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情况,因此想请求老师的帮助。

戈同学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态,以后做到:遵守校规班规;上课认真听讲,不影响老师讲课;自习课提高效率,不讲话。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考试时前进5个名次。

结果:学生学习认真了,基本做到自己的保证内容,现在学习进步很大,已经名列班级11名。

 

 

家访手记
刘广全

    

利用课余时间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其余的家庭也都通过电话等形式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访率达100%。通过联系及时了解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通过家校力量的结合促进了学生的继续成长。耐心倾听了家长对上学期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对以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下面我想谈谈对“后进生”的家访体会。

有的学生听见我说老师要来家访,露出的表情会不太情愿,他们有这样的反应,不是说他们不好客,而是因为你的身份,有的学生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到我家”。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我很理解,虽然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好接近的人,可是"师道尊严"在学生心目中总还是有的,很可能是以前的老师家访时只谈缺点不谈优点造成的。其实老是向家长告状的老师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他们会认为你是个没有本事的老师。所以有时在学生违反纪律,做了错事,当然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我不会急于去家访,而对学生说,你要好好改正缺点,等你有了进步,彻底改正后,我再去你家报喜。以后也果真这样做了,这种变报忧为报喜的家访,自然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谁都不会完美无缺,可是对于这些行为有偏差或者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家访显然是很必要的。对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错误,该谈的还是要谈,该批评还是要批评,那么该怎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家访呢?

    首先,我觉得批评应该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进行,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决不能使别人的自我反对你。学生在其时已经遇到了困难,遭受了挫折,往往表现得心情焦急,情绪消沉,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帮助。而此时家长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恼怒的心情,甚至有偏激的行为,所以第二,我觉得要以亲切的话语或称赞作为批评开场白。我曾经家访过一个成绩一直提不高,行为懒散的学生,从进门打过招呼,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时,家长就开始数落孩子的种种不是,喋喋声说“我不管她了”,孩子在旁边头埋得很低很低,任凭家长劈头盖脸的轮番轰炸,她始终不语,我心里想这是什么样的家庭啊,尽管他们是出于好心,是用心良苦,可是那些话还是太难听太刺耳了呀,我都觉得听不下去了,可这孩子怎么一句也不反驳呢?这简直是一场“批斗会”,或许这样的场景,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我坐不住了,我必须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我不得不打断他们的数落,我说我们作为教师要面对四十多个孩子,我们对你的孩子就没有放弃,你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理解你们的心情,现在她应该明白自己的不对之处,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该一起来分析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兴趣的原因?我们目前需要做的是找到原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找出对策,确定措施,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第三,使批评与人无关,批评行动和现象而不是人,也就是对事不对人。第四,一个过错只批评一次,引起学生的注意就可以了,当然这唯一的一次必须透彻,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而三次就成了唠叨了。所以我在家访时从不翻“旧帐”。

     国外很早就流行“停止寻找缺点”,虽然我也遇到过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但大多数家长还是能较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总之,家访时老师要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家访可以使老师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而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

 

 

家访手记

羌锋

 

家校联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一般采用的是家长会、打电话、家长来校等形式。家长会以一对多,难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打电话产生隔膜,交谈常常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家访,我想作为一种面对面的沟通,是电话、通信所不能替代的。在当前新的情况下,要改变家访的形式,认识家访的意义,充分发挥家访作为联络学校与家庭的纽带的作用。

家访既是为了走进学生家庭,更是为了走进学生心灵。老师在家访中要多发现学生的长处,闪光点,给予适度的建设性的肯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客观地指出他的不足,一同找原因,想对策。有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学习上表现比较糟糕,我去家访时,他开始比较紧张,怕我向家长“告状”,不料老师却向家长讲了他在学校里如何为班级服务、帮助同学的事情,后又讲到他在学习上还是有进取心的,只是精神状态没调整好。在后来的学习中,明显发现他开始尝试着改变懒散的习惯,努力的使自己振作起来。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不愿辜负老师的希望。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了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通过对这类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会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同时,当老师跨进学生家门的那一刻,家长对老师对学校的信任感就会产生,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会唤起家长对子女的责任心。老师的亲历亲为会树立教师和学校良好的形象,老师对教育的的敬业会激发家长主动承担起应尽的教育义务。有家长深有感触地对老师说:原以为做老师挺清闲的,没想到下班了还要跑遍学生家里,真不容易啊!对教师工作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家长和老师、学校的距离。

中学生最容易与家长产生代沟,年龄、立场的不同很容易让他们的关系僵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子女倔强逆反,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学校教育的潜在危胁。家访还是弥合代沟的粘合剂。有一次到某学生家家访,发现她很少和父母说话交流,而家长却是盼望子女成才心切,经常对子女唠叨指责。当老师把这名学生在校的良好表现向家长反映,特别是提到她很自立,很要强的性格时,其家长有所释然。据后来的跟踪了解,这名学生逐渐变得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思想,家长也能心平气和地与其子女沟通,共同排解成长的烦恼。家访把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拉到桌边,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而老师在场使这种气氛变得融洽,有效的弥合了代沟带来的沟通障碍。

 

 

家访手记
孙国强

学生情况:

王某,男,高二年级学生,自进入高中以来,学习虽不甚努力,但还跟得上班级同学,成绩一直居于中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突然急剧下降,高考科目总分班级倒数第一。

老师观察的现象:

自恃小聪明,上课不怎么听讲,作业多有不交或迟交现象;喜读文学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但不求甚解;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但行文较花哨,有哗众取宠的意思;近期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在服装和发式上比较下工夫;与别的班级的某个女生过从甚密,课间常常找其闲聊,并多次护送其回家。

与家长交流的结果:

回家基本不做作业,时间一般都用来看文艺书籍;钟情于某女生,但该女生对其追求不予理会,他陷入感情的泥潭中,整天痛苦不堪,学习根本提不起神。家长对他的教育一向比较民主,认为他已经很痛苦了,就不必在言语上刺激他了,所以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措施。

初步的对策:

可不触及他的伤口,多关心他,可利用春节的时机与他做平等的交流,主要与他谈成绩退步的问题,利用迂回包抄的方法,达到纠正目的。

初步的反应:

    春节后,新学期开始,上课依然心不在焉,作业还是有不交或迟交现象,有事没事还是去找某女生搭讪,特别是他父母应他要求给他买了手机,他却在晚自习时用手机给某女生发信息。他的一篇小作文特别能反映他此时的心态,内容大概是他星期天在家无聊,面对白纸无意识地画出了一堆线条,他画的线条,杂乱扭曲,可见他此时的情绪是相当茫然若失和躁动不安的。

与家长的再次交流:

家长说春节期间曾与他多次谈话,也买了名牌服装和手机来宽慰他,但效果甚微,甚至起反作用。老师建议不能一味地采取民主的方法了,宽容解决不了问题,老师、家长、学生三方见面,分析问题,直点其死穴,讲明单相思的徒劳无益,以及目前上课“魂不附体”的严重后果,打消其幻想,让其“定神”。

除思想上教育外,重点落实了以下几件事:1、在这一段时间,家长回家检查作业,老师讲到哪里,作业必须做到哪里;2、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课外书籍暂时停看;3、无事的话不要再找某女生闲聊;4、手机暂停使用;5、为帮助起集中注意力,位置由后排调至前排。

收到的效果:

作业基本上能完成了,由于位置的关系,上课注意力提高了,能安静地听讲了,晚自习也不讲话了,虽然精神并不十分振作,但与以前相比已大有好转。

转变的契机:

由于文笔尚好,他与别的同学一起起草了全校晨会的讲话稿,实际演讲的效果相当好,他自己非常得意,在小作文中他写了这件事,我在全班公开表扬了他,他精神上很受鼓舞。在月考中,他在班级的名次上升至第28名,从倒数第一恢复到中等成绩,这使他重拾信心,我在月考分析时,特地以他为例,用来激发他和别的同学的进取心。

目前,他虽然也常常犯点小错误,但可以说是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了。

教师感想:

学生有了思想变化总会在种种现象中表现出来,老师要善于观察,要注意与家长联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个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对症下药。

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偏差,老师应该指导他们适时调整,提醒他们对于特殊问题,不能用一贯采取的方法去应对。民主的方式、朋友式的劝喻并不是时时能起效果的,重症下猛药,否则,长期的神思恍惚,带来的必然是成绩的急剧下滑和心灵的失衡。

老师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而是充分了解情况,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要采取主动,给学生创造改变自己的有利条件,并能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的转变。

学生的转变不是一两次家访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还很漫长,老师与家长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家访手记
  谈传定

 

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去家访,其实那个时候学生从心里是不欢迎你的,甚至是反对和惧怕你的,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很难堪的。在这种情况下,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班学生朱某,天资聪明,思维敏捷,人际关系和谐,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和维护班级荣誉。但据家长反映,该生有两大缺点:一是迷恋于网吧,贪玩厌学,以致学习成绩下滑;二是与家长对立情绪严重,父母的话听不进去,存在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几次想登门“拜访”,通过当面“挑刺”,给他一个“下马威”,但又怕这样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适得其反,因而欲行又止。我想任何人都有他的长处,于是我换了一种思路,千方百计寻找他的“闪光点”。一次我在浏览学校网站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个以“某某天使”为网名的学生,为我们三班的49个同学逐一“画像”,在充分肯定同学优点的同时,善意地指出了不足之处,可谓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就连我这个老班给学生写的评语与其相比,也自愧不如。事后才知道,这个“某某天使”正是朱某。还有一次,班级排练健美操,缺少一个男生角色,同学们一致推荐“某某天使”。在排练过程中收录机电池用完了,这位“天使”主动买来电池,健美操比赛结果,三班获得了一等奖。我带着这些“闪光点”,高兴地踏进“天使”的家门报喜,当着家长的面“奉承”孩子,并且要求他把对网络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像热爱同学、尊敬老师那样尊重自己的父母。事实证明,一个人在受到表扬的同时,让他改正缺点是最有效的。后来他无论是学习还是礼仪方面都表现得很棒。

“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同学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向上的勇气和信心。这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

 

 

 

家访手记

 唐一良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细致艰巨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充满爱心,工作耐心,还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回顾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历程,颇感欣慰,甚至有些自豪,也使我有了把自己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的想法。

我想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有过“家访”的经历,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走入学生家庭,是全体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我想通过几次家访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案例1:一次成功的家访

有一次,我班有一个同学非常喜欢大篮球,经常放学后打得很晚回去,本学期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我决定做一次家访。当我准备让他带我去他家时,他竟然不见了,我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在学校篮球场找到他。我压住心中的怒火,耐心地与他进行了交流,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但教育方法非常粗暴,不是打就是骂,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他告诉我,这次我如果去了他家,向他父亲说出他在学校的表现,一定有一有顿毒打会等着他。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去呢?但我还是决心去一趟他家,并且我告诉他:“相信老师,我这次不把你在学校的表现告诉你父亲,我决定与你父亲探讨一下到底该如何来教育你,怎么样?”,他听了我的话,惊喜的说:“真的?太好了!”欣然带我到了他家。当我刚见到他父亲时,就听他父亲大声吼道:“是不是这不争气的犯什么错误了,我要打死他……”我连忙说:“不是,我是在与这孩子交流中得知,你对他非常严厉,使他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无法安心学习,所以我想与你交换一下意见。”这时我暗地观察了一下他,发现他紧张的眼睛里流露出许多感激,通过几个小时的交流,他父亲终于露出悔意地说:“老师,我再也不打骂他了……”。回到学校,他低着头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我一定把身上所有的缺点都改掉。”我摸着他的头说:“我相信你。”从此,我欣喜地发现,他的确在一天天地改变,学习成绩也在不断进步。

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想:如果当初我在找到他时大发雷霆将是什么结果?如果在他家我把他的一切表现告诉了他的父亲,甚至把他出逃的事也告诉他的父亲,那将又会怎样?我们老师在大多时候都是对“问题学生”进行家访,从这次家访中我认识到:绝对不能简单地把家访看作是去向家长告状,并且家访前要与学生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家访目的是要通过与家长们交流,与家长交换意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帮助他改正缺点,给他更好的成长环境。通过许多次这样的家访中我发现,众多所谓的“问题学生”存在问题不只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有很多家长也存在问题。有的是对孩子过于严历,教育不讲方法,有的是对孩子过于娇惯,放任不管。所以家访中应把重点放在与家长达到共识上,这样家访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案例2:一次意外的家访

还有一次,我下乡有事,回校时刚好路过一个学生家门口,我决定到他家坐坐,算是一次家访吧。这位同学的奶奶听说我是他的班主任,连忙拉住我的手说:“谢谢老师,这孩子在老师们的教育下,现在懂事多了……”原来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把他留给了体弱多病的奶奶和已经瘫痪多年的爷爷。自从进入高中后,他一天比一天懂事,每个周末回家,不仅总是抢着帮奶奶做家务,甚至担起了照顾爷爷的重担,全村的人都夸他是一个好孩子。我听完他奶奶的话,心中一阵感动,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小皇帝”,具有这种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说真的,这位同学在学校的表现并不突出,成绩也一般。这次意外的收获,使我看到了同学们平凡外表下那颗纯真的心。

我回到学校,立即开展了一次向他学习的活动,使其他同学得到教育,同时我惊喜地发现,这位同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以上是我所做家访中具有代表性的几次。在众多实践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走入学生家庭,与家长进行必要的交流,是走进学生心灵,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家访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省略的环节。

 

 

 

 

 

 

家访手记
王静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如今一般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每个孩子身上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梦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面对广大家长渴望的目光,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个人认为先鼓励后建议可以更有效地激励家长配合学校一起督促学生再进步。

  我班有过这样一个学生小L,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她都表现得比别的同学有些迟钝,从家长处了解才知道这孩子早年得过一场重病,反应变得有些慢,了解到这样的孩子要比别的孩子多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他们由于孩子的疾病而带来的内心痛苦是让人同情的。这个学生庆幸的是还有一个非常疼爱她学生的母亲,而她的父亲并不知道自己有意无意间的话语早已伤害了孩子。例如、对她不厌烦、不理睬等。为此,我来到了她家,介绍这位学生一个又一个闪光点有爱心、善良、热情、大方、守纪律、爱劳动、画画很有个性……”当然有的优点是我有意说给她的父亲听的,我只想让他知道,他女儿有许多可贵的优点,只是作为父亲的他还没有觉察到。那次家访令孩子开心无比,同时我也给这个学生提出了近期的学习目标。她很有信心地点了点头。家访一结束,我马上要求学生的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说类似笨、傻的字眼。我和她妈妈不但在教育语言上积极配合,在功课辅导上也更尽心了。在我们的帮助下,她真的进步了,同学们都对她的进步感到吃惊。唤回一个孩子的自信不是一次家访可以达成的,但是这次家访,唤回了一点父亲对女儿的信心。我坚信,这份信心会随着孩子学习的进步而越来越足,从而形成个良性循环。

  实践使我认识到,家访 ,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一种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联系方式,它可以彻底串联起学生、老师、家长的思想情感,有利于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让家长清晰了解子女,让子女也能真正地理老师和家长的用心良苦,利用三方的合力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访手记
王祥富

  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似乎已进入记忆的角落很久了,这是由很多的因素导致的。近年来,扬州市教育局开展了“走进家庭”活动,家访在扬州市教育系统内已活跃为一种常见现象。家访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也能切实有效的解决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有效地将学校和家庭连在一起、将学生、家长、老师组成一个和谐合作的三维共同体。

  下面我通过几个事例说明家访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甲,男生,平时在学校劳动值日不认真负责,上课时常出现分神现象,作业也不是很认真,学习成绩出现急剧的下降,可他仍然无所谓,我找他谈话后发现他并没有多大改变,所以,我决定进行家访,探寻其深层原因所在。其实,这个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是无责任心,没有想到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班级负责。通过家访,我知道了学生甲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放学回到家,父母已经把饭菜弄好全放在桌上,等他回来吃,他回来吃完后,就坐到沙发上看报纸或电视,父母从来不要求他帮助做一点家务活。他需要钱的时候,直接问父母要,觉得这是自然的事件。父母为什么要什么事件都帮学生甲弄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社会学生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们想这样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休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甲的动手能力就非常弱,一些好的、基本的行为习惯也没有得到培养,所以,在学校劳动值日就不认真。同时,不给他动手的机会也大大防碍了他的成功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所以,我建议他父母给学生甲一些动手的机会,并要求他一定要把他做好,在学校我把他的位置调到了班级的第一排,在一些活动中尽可能的让他来负责一些事件。事实上,这样做,确实有些效果了,现在,他的成绩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问题了。我期待着他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乙,女生,平时比较文静,平时劳动值日属于应付型,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可学习时间比较长,效率不高,桌面书籍摆放比较乱。这些表现出学生乙的习惯不是很好,所以,我决定对她进行家访。通过我的观察和她父母的交流知道,该生在家的书桌自己从来不整理,每次学习完了都是父母帮忙整理,而且经常出现找东西找不着的现象。在家没有拖过地面,没有帮父母做家务的习惯和兴趣。周末或晚上在家,经常一会儿喝点东西,一会儿起来到客厅转转,学习不定神。由此可知,学生乙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乙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平时学习没有时间意识、整理意识和效率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其父母尽可能的为她创造一个可以让她不分神的环境,例如,提前要求她把水倒好,并要求她做好作业后才能做其他的事件,要求她自己做好书桌的整理工作,并尽可能的帮助父母做一些事件。在学校,我要求劳动委员重点监督她的值日情况,并向她建议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都是我观察班级成绩较好学生所得来的,并注意她的学习行为。现在,她的一些习惯已经开始改了,学习成绩也开始有起色了。

  学生丙,男生,平时不喜欢讲话,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有很强的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比较差,因为直接和他交流有困难,所以,我进行了家访。家访时,他的父亲不在家,母亲在家。家访得知,该生的父母关系不融洽,父亲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学生丙,并有一些其他的坏习惯,对家庭不是很负责,其母亲是为了孩子才勉强和其父亲在一起的。由此我就能理解学生丙的一些表现了,这个时候,学生丙处于心理逆反期,由于父母的关系,使他有一定的自卑感,并带有一定的对父母报复的心理,所以,和同学话不多,在学校也不认真学习,周末到外面的网吧上网,对父母的教导是不理睬,或说一些带有威胁性的话语。后来,我抓住了一个机会(因为他上课看其他的书籍),首先,我把他和我定位在一个平等的、朋友式的位置。我说,我很尊重你的感受,我没有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收你的书是因为大家都快是成人了,都要面子。接下来,他愿意和我交流了,并说出了他心理的真正的想法和希望。后来,在一些班级活动中,我注意有意的安排他负责一些事情。他的学习精神和状态较以前有较大的改变,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进步了。

  家访是一种手段、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最深层次的信息,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家长的心声,能够找到问题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

  家访是一个纽带,它把老师、学生、家长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老师、学生、家长有机结合的三维共同体,在这里,老师、家长、学生都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共同设计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所以,我觉得,家访对于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手段。

 

                                         

                                                       

 

家访手记

于扬

 

  小朱与小丁,成绩相当,升入高中后,她俩一齐分到我班上。

  两人都很勤奋,都具有成为佼佼者的天赋,其中的一位成绩稳定,名列前茅;另一位成绩忽上忽下,起伏不定,着实令人难解。作为班主任,我决定对她俩进行家访,看能否解开疑团。

  我先到小朱家,进门要换鞋,我换好鞋后,小朱俯身把鞋放到了鞋架上。小朱家不大,但井井有条,看上去整洁、清爽,她的书桌上学习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书籍、本子按学科分了类,错落有致,一目了然,坐下学习时随手可以拿到需要的书本。打开她的讲义夹,里面的讲义都标明了发放时间,我不禁暗暗点点头。

  我跟小朱父母谈了小朱的优点:她并非最聪明,但最踏实,每次考试,凡是她会做的题目她总能稳稳地拿到分,从不以“粗心”二字在考后小结中推卸自己的责任……

  谈到严谨,她父母打开了话匣子,向我叙述了小朱小时候的情况,以及父母对她的培养与要求,其中谈到了“进门换鞋放鞋”这个细节:

  “我们家进门换鞋,要求换好鞋后把鞋放到了鞋架上,开头她总记不住!”

  “有次她进门后蹬掉脚上鞋,换了拖鞋就往客厅跑,我们就喊住她,叫她放好鞋,她不听。”

  “我和她爸爸都到门口来,叫她出去。她出门,进来,脱鞋,放鞋,然后再来一遍。”

  “做了两遍后她哭了,我们不理,坚持让她再做一遍。”

  “后来,又出现类似情况,再后来,没有了,现在习惯了放好鞋了。”

  “不是记不住,是对所谓小处太随便。”

  把鞋放到了鞋架上是个多大的事,用得着这样小题大做?我正纳闷呢,她父母又说了:

  “依赖别人把鞋放到了鞋架上,自己的事不当心,能做好什么事?!”

  “放鞋是生活小事,但生活中小事都不严谨,干别的能严谨吗?”

  “生活、学习、工作是相通的,严谨体现在每件点滴小事上。习惯成自然。”

  “不严谨,事事难成。”

  是啊,严谨体现在每个点滴小事上。严谨,就会少犯错。粗心有个概率,凡人都会粗心。但粗心超过了允许的限度,或者每次做题、考试都会粗心,那就是不良习惯,会影响人生的。也许,家长在生活上的严谨要求正培养了小朱身上的踏实、沉稳的品格吧。

  我在感慨中离开了小朱家,来到了小丁家。

  小丁家条件优越些,小丁有自己独立的书房。我提议看一下学习环境,小丁忸怩起来。

  一张硕大的办公桌放满了小丁的学习用品:书本杂乱无章地横卧在桌上,有的打开着,一张英文报纸压在书下,讲义散放得到处都是,东一张,西一叠,一瓶矿泉水和半截直尺压在讲义上。笔筒里零落地插着几支笔,没有笔帽,笔芯横七竖八地散在桌面上,钟在桌角,台灯上粘着一卷胶带纸,用过的胶带挂得老长。桌上没一块清爽地方。环顾四壁,书橱中凌乱不堪,地板上扔着书包和字典……

见我皱眉,小丁赶紧收拾桌子,摞起书,但显然,她不内行。

  小丁母亲赶紧帮助拾掇,还解释说:平时孩子忙,这些小事就不用她自己做了,家长能减轻孩子负担的,就帮着做了,等等。

  小事!我听了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小丁在作业、考试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完全可以避免的“小问题”!

  这次家访,我就和小丁及她的父母谈了谈“细节影响人生”这个小小的问题。

  我但愿——每个学生都知道——细节影响人生!

 

 

 

家访手记
张茹

 

 

交流内容:

  (背景与原因) 冯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对待学习不放松,对自己要求很高,正义感强,真诚待人,但与同学交往时的方式方法有些问题,有明显的自卑情绪,由于自己家庭环境不是很好,主观认为只有自己成绩好才能有与别人交往的权利,所以有人对他好,就轻信他人,听别人叙述事件就会忿忿不平,冲动,没有自己经过思考就做出激动行为。上学期曾经与别班同学,因为口角问题发展到聚众打架。进校后一直很不适应,成绩一路下滑,学生自己也十分着急,主要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负担过重。

  (家访内容) 冯同学同学家里条件一般,父母识字很少,工作很忙很苦,基本没有时间过问孩子,也谈不上任何家庭教育的氛围。他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留下了一点后遗症,现在腿在走路时有点瘸,父母为了医治,也花了不少钱。冯同学还有一个弟弟,是双胞胎,直到初中两人都在一起上学,上次的打价就有其参与,觉得哥哥受委屈了,找人来“保护”哥哥!

  他一直比弟弟稳重,小时候的病痛也使其显得成熟一些,兄弟二人的自理能力都比较强。上学之后,成绩都还可以,但一直是弟弟领先,并且老师总是夸弟弟聪明,直到初三,弟弟由于上网,成绩直线下滑,最终未能考取高中;而冯同学却以两分之差被扬中照顾录取!但进校后的成绩却使其倍受打击!

  听了父母的介绍,我对其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一直觉得这个孩子很正直,可是做事、说话缺少方法,显得比班上其他孩子的交往能力弱,不能很好与他人沟通。现在我能体会其中了。在今后对他的教育还是要更细致,放慢步伐,并发动班委来和他做积极沟通,主动走进他的生活,也许同龄人更能促其改变。

  走进他的家庭,父母询问我学习情况,问他们的儿子,是不是可以考取大学。当我说,如果他尽力去学,肯定可以考取,这时看见他父母的眼睛,那种期盼,我深深体会到,在社会底层的家庭,对孩子能够上大学的渴望,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很大。

  (家访总结) 首先,要和冯同学同学做一次沟通,让他放松自己,放开了学习,把思想的包袱丢弃,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计较结果,顶住压力,积累多了,自然会成功。另外,弟弟是自己最亲的人,他现在所在的学校不是很好,可能有一些不好的同学,那么作为哥哥,应该让弟弟远离这样的同学,不应该听其言论,要有自己心中的“一把尺”。然后,利用班会,开设相关活动,提高大家交流的机会,并让每个人都来当主持人,走上讲台。还要,以不间断的方式对他进行教育,让他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次的家访收获还是很大的,特别对于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家庭,就更能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是一种实践的积累,在今后就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家访手记
周鹏

 

  本学期我班又转来一位新同学,名叫XXX。由于是借读,没有期相关资料,开始只能对其进行一个阶段的观察。很快,就发现他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也不做任何记录,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于连语文、英语的课后背诵任务都不能完成,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于是在向其了解了有关家庭信息,并征得其同意后,对其进行了一次家访。

  他家住在市区秋雨新村金林苑,家境很不错,他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在简单的问候之后,其父母向我介绍了其相关的“历史资料”。他的父母都在一家大型家居市场做生意,平时生意忙,自然也就无暇顾及其学习情况,致使其从小就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贪玩、好动,还有些任性;初中成绩就不好,上了高中后,一年之内就因学习问题转了三所学校,开始是在姜堰中学,家长本想那边学校抓得紧些,对其学习可能会有好处,但由于远离了父母,反而助长了其贪玩、我行我素的个性,从而又因学习问题和个性倔犟等原因被迫转校。他太要面子,与其他师生关系不太好,自然也就无心求学。现在转到扬中了,家长恳求我能多关心他一些,帮他一把。

  家访回来之后,我深感此行的必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下一阶段工作的艰巨性。对于这样的学生的处理,我经过反复的思考,觉得关键在于要充分利用其很要面子这一点,激发其上进心,同时要让其尽快地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其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要想办法尽可能让其品尝到成功后的甘甜。这些都不是单凭班主任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所能办到的。对此,我作了如下计划:

  1.首先找适当的机会找XXX进行一次单独谈心,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其思想,另一方面,希望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逐步感化他。要充分利用他“要面子”这一最基本的要好心,鼓励其好好学习。一次不行,就再谈第二次、第三次、…;

  2.向其建议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敦促其在短期内必须做到:(1)上课不管整样都认真听讲,听懂多少是多少;听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做一些必要的记录或做上记号;(2)课后及时复习,不懂的地方应主动、及时地向老师或周围同学请教,绝不能怕难为情,否则不懂的会越聚越多;(3)作业应尽量完成,不会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并跟老师约好时间,请老师帮助及时解决;(4)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短期、中期、长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努力完成,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调整。

  3.向全班同学发出号召,要求对他给予尽可能我的帮助和关心,并指定特定的同学帮助其补习相关学科;

  4.跟有关科任老师说明情况,对其特事特办,尽量不要当批评他,并尽可能地给予一些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XXX同学逐渐尝到了一些学习和乐趣,成绩有了明显上升的迹象。

  通过这次家访,我有如下体会:

1.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家长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但不能因此就只顾工作,仅仅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而忽略子女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时期就应当开始注意培养。这一点是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注意的问题,并且有向家长和社会宣传的义务。

2.班主任应注意加强同学生家长、科任老师及学生间的联系和交流,平时更多的应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相处,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家庭情况,应充分认识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重点学生应给予更特殊的关爱和帮助。

3.只要学生还有一点点自尊心,那他就都有可能被塑造成优秀的栋梁之材,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关爱和悉心引导,并且要不厌其烦,持之以恒。 

  

 

 

 

 

家访手记

朱红芳

 

  记得十年前《铭记血写的教训》一文中说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就如一根链子上的三个环节不可分割,只有环环相扣,形成合力,对青少年的教育才能行之有效。笔者当了多年班主任,接待过许多家长,也家访过不少家庭,深感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人成才道路上的重要性。今天就家庭教育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家长要十分重视家风建设。家风建设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大量的事实看,那些家风不纯不正的家庭,诸如对社会不信任,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家庭;只图眼前快乐,追求及时享受,成天打牌搓麻将的家庭;言而无信,夸夸其谈,只求表面风光,不求内里实在的家庭;言语粗俗,崇尚武力,整天闹的鸡犬不宁的家庭……往往严重影响子女成人成才,更有甚者导致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每个家庭的家长,要深知作为一家之主,自己的思想言行、精神风范,甚至举手投足,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重要影响。一个在校出口成脏、打架斗殴的学生,要么生活在一个不讲文明、家庭成员间常发生口角和武斗的家庭,要么生活在一个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不负责任的从而使孩子走上社会染上不良风气的家庭……

  其次,家长要十分注重教育方法。有些家长抱有这样一种思想;我是家长,我的用心是好的,即使方法方式不当,即使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也能得到社会的理解。殊不知同样爱得深切,但教育方法的得当不得当,却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教育既不能倾盆大雨,铺天盖地;又不能轻描淡写,隔靴搔痒。要言不烦的相机点拨,会得到最佳教育效果。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不知疲劳的“疲劳轰炸”,必然引起子女的反感。天长日久,即使你讲的是千真万确、颠沛不破的真理,也因不起孩子大脑皮层的兴奋,得到的可能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甚至有严重的抵触抗拒情绪,两代人从此隔膜起来了。笔者就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孩子嫌父母唠叨,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书房,求个耳根清净,后来父母一气之下,砸碎书房门锁。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难道仅仅是孩子的错吗?因此,家长们在埋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如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的效果?教育内容不在“多”,而在“精”;不在暴风骤雨地“灌”,而在恰倒好处地“点”,要“点”的自然,“点”到要害,“点”出悟性,要如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点化。

  最后,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许多家长一见到老师,就抱怨自己的孩子星期天有时与同学出去打球、逛街,甚至跟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差或者品德较差的孩子在一起。虽然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还是要呼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首先要给孩子一定的活动交往的空间。在各种活动中,你的孩子学会了与人协调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形成较强的团队荣誉感,对他后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有很大帮助。在与各种不同人交往中,学会了宽容理解,学会了比较鉴别,方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较之真空中长大的有更强的抵抗力,不至于动辄感染病毒。其次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许多家长成天忙于找试卷给孩子做,只有看到孩子成天泡在题海中心里才踏实。其实这种做法有点过火,应该改变一下观念,切不可本末倒置,课本知识尚未弄懂、弄通,急于让孩子做练习,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笔者认为应该给予孩子以一定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把学过的内容捋一捋,将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理一理,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体系,让他自己去发现这条知识链上的断链处,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把它链接上,然后练习也不迟。这岂不比炒夹生饭效果来得明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拆掉那些无形的“墙”,给孩子以广阔的天地。

  以上是与一些家长交谈后,产生的一点粗陋的体会、认识和建议,还望大家指点。

 

 

 

 

家访手记

朱亚平

 

  20038月至今,担任高中班级班主任的近三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的必需,就是对学生要有责任心与爱心。无论是处理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小事,还是校园各项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多方面能力,教师都要以满腔的爱去对待。爱着,而努力地和同学交朋友,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和动态,从而更好地走近同学的内心。

  三年来,我利用假期与周末走访了二十几个家庭,累计三十几次。通过家访,我认识到,与家长的及时沟通非常必要。扬中的学生家长,总体素质非常好,都能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他们有强烈地与老师交流的意识。对老师的家访,都表示很诚挚的欢迎,非常利于学生的教育。家长与老师的合力,及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我与班上同学形成了很融洽的师生关系。

  最初产生家访的愿望,是在高一。新学期交费,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减免学费活动。我在班上作了说明,没有一位同学要求减免。我侧面了解,还是没有。大概是同学之间还缺乏了解吧。后来师生渐渐地熟识了。一个偶然的时候,一位同学向我透露,余同学家境贫困。我悄悄地对余同学的穿着、学习用品、平时习惯等方面作了观察,发觉他有时穿的上衣明显地小得不合身。寒假里,我一路打听着找到他的家——扬州旧城埂子街。他一人在家,我惊讶于他家的简陋。他的父母把唯一的一间房间给他作卧室,自己则住在搭建的小房子里。没有一般家庭拥有的家具、电器,一张狭窄的桌子成了余浩的书桌。我了解到,他的父母收入微薄,靠着亲戚的接济供养余浩上学。我跟他说,我也是从这样的贫困中走过来,只要心中拥有改变命运的决心,凭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更何况有大家的帮助。我悄悄地在他的书桌上放了500元钱,临走前,我告诉他,希望他能接受我的帮助。在我的劝说下,他默默地接受了。开学后,我就申请减免了余同学的学费。暑假里,我又一次到他家,交给他母亲500元前,请她接受我的帮助。在平时,我注意维护余同学的自尊,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与温暖。余同学理解到老师的善意,作为班上的委员,他很配合老师,班级的自行车管理、卫生打扫、考试排桌椅,余同学都安排地井井有条,在班级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高二,班级作了新的调整,有新同学进入班级。听说孔同学迷恋于游戏机,一度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好讲话。开学前,利用晚上的时间,我来到位于凯莱花园的孔X的家,孔X对我的到来震惊不小。于是我们和家长一起坐下来,分析过去一年的学习状况,倾听家长的看法。我跟孔X谈了新学期我对他的新要求,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去解决,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告诉孔X,我在乎的是习惯的养成,在乎的是在新的班级学习成长的过程,只要努力,就是成功。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孔X都能克制自己,没有到游戏机室。一天晚上十点钟,因为偶发事件我到一位同学家家访时了解到,孔X那天和另一位同学利用第四节活动课的时间去了网吧,回到家,我立刻打电话到孔X及另一位同学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意识到在承认错误的基础上才能改正错误。在家长的配合下,他们终于认识到,一次思想的松懈就会引发一次次的松懈。从此,孔X同学管住了自己,逐渐地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对老师善意的教育都能真心地接受。

  高一下学期,四月间,班长赵XX不幸罹患恶性脑肿瘤。消息传来,我和同学的心都很沉重。赵XX同学手术后,为了鼓励她与病魔作斗争,全班同学每人写了一份赠言,有同学专门去购买了记述顽强人物事迹的书籍,我带着几位同学带着鲜花与水果到赵XX家中看望她,并安慰她的父母。后来,赵XX休学了。暑假里,我们去看望她,了解她的近况,我们一次次忍住眼泪,安慰她,鼓励她与病魔作斗争。现在,赵XX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将继续尽一个老师的责任,去安慰她的父母。同时提醒我们的同学,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生命,关怀生命。

  一次晚自习后,我来到一位同学家,了解到这位同学的妈妈在外打麻将。这位妈妈回来后,向我表示她的惭愧。于是,我约请她第二天谈谈。我耐心地听她诉说,帮她分析,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家长向我表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她要改掉这个习惯,给孩子以更好的影响。

  杨X同学跟老师有些抵触,不能听进老师的批评,我走进家庭,在融洽的气氛中,帮他分析;邓然同学经常迟到,我骑车到她家所在的扬州技师学院宿舍(注子街),感受路途,好言相劝,不能因为赶路,哪天缺胳膊缺腿地到校,从把安全放在第一的角度,早起床;刁XX同学生病住院,我带着鲜花和书籍走进病房看望,尽管他已到了文科班,但平时我对他学习的督促,他都能听得进去;孙X、王X、金XX三位同学住校,有时间的时候,我请他们到外面吃饭,听他们诉说家里的情况,沟通情感。同学成绩进步了,及时短信与家长联系,表示祝贺;学习有所退步,及时短信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多加鼓励;同学学习有所松懈,及时短信与家长联系,恳请家长多加督促。

  在与家长的接触、交谈中,我更多地了解了同学,也获得了更多的教育契机,在不断的交流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为着同学的成人与成材,为着同一个目标,我和同学、家长的心靠得越来越近,越来越紧。 

 

 

 

 

 

家访手记

孙国强

学生情况:

王某,男,高二年级学生,自进入高中以来,学习虽不甚努力,但还跟得上班级同学,成绩一直居于中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突然急剧下降,高考科目总分班级倒数第一。

老师观察的现象:

自恃小聪明,上课不怎么听讲,作业多有不交或迟交现象;喜读文学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但不求甚解;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但行文较花哨,有哗众取宠的意思;近期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在服装和发式上比较下工夫;与别的班级的某个女生过从甚密,课间常常找其闲聊,并多次护送其回家。

与家长交流的结果:

回家基本不做作业,时间一般都用来看文艺书籍;钟情于某女生,但该女生对其追求不予理会,他陷入感情的泥潭中,整天痛苦不堪,学习根本提不起神。家长对他的教育一向比较民主,认为他已经很痛苦了,就不必在言语上刺激他了,所以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措施。

初步的对策:

可不触及他的伤口,多关心他,可利用春节的时机与他做平等的交流,主要与他谈成绩退步的问题,利用迂回包抄的方法,达到纠正目的。

初步的反应:

  春节后,新学期开始,上课依然心不在焉,作业还是有不交或迟交现象,有事没事还是去找某女生搭讪,特别是他父母应他要求给他买了手机,他却在晚自习时用手机给某女生发信息。他的一篇小作文特别能反映他此时的心态,内容大概是他星期天在家无聊,面对白纸无意识地画出了一堆线条,他画的线条,杂乱扭曲,可见他此时的情绪是相当茫然若失和躁动不安的。

与家长的再次交流:

  家长说春节期间曾与他多次谈话,也买了名牌服装和手机来宽慰他,但效果甚微,甚至起反作用。老师建议不能一味地采取民主的方法了,宽容解决不了问题,老师、家长、学生三方见面,分析问题,直点其死穴,讲明单相思的徒劳无益,以及目前上课“魂不附体”的严重后果,打消其幻想,让其“定神”。

  除思想上教育外,重点落实了以下几件事:1、在这一段时间,家长回家检查作业,老师讲到哪里,作业必须做到哪里;2、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课外书籍暂时停看;3、无事的话不要再找某女生闲聊;4、手机暂停使用;5、为帮助起集中注意力,位置由后排调至前排。

收到的效果:

  作业基本上能完成了,由于位置的关系,上课注意力提高了,能安静地听讲了,晚自习也不讲话了,虽然精神并不十分振作,但与以前相比已大有好转。

转变的契机:

  由于文笔尚好,他与别的同学一起起草了全校晨会的讲话稿,实际演讲的效果相当好,他自己非常得意,在小作文中他写了这件事,我在全班公开表扬了他,他精神上很受鼓舞。在月考中,他在班级的名次上升至第28名,从倒数第一恢复到中等成绩,这使他重拾信心,我在月考分析时,特地以他为例,用来激发他和别的同学的进取心。

目前,他虽然也常常犯点小错误,但可以说是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了。

教师感想:

  学生有了思想变化总会在种种现象中表现出来,老师要善于观察,要注意与家长联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个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对症下药。

  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偏差,老师应该指导他们适时调整,提醒他们对于特殊问题,不能用一贯采取的方法去应对。民主的方式、朋友式的劝喻并不是时时能起效果的,重症下猛药,否则,长期的神思恍惚,带来的必然是成绩的急剧下滑和心灵的失衡。

  老师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而是充分了解情况,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要采取主动,给学生创造改变自己的有利条件,并能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的转变。

  学生的转变不是一两次家访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还很漫长,老师与家长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