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换位思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922  更新时间:2006-8-2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扬州中学   汤洵

 

  我的学生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对于一个老师而言,什么是最难做到的?”这个问题似乎可以有很多种答案,我一时语塞,学生告诉我他的答案:“换位思考”。

  从一个学生的口中说出这样四个字,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什么是“换位思考”,我想大概当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与对方的位置互换,即俗语所谓将心比心也。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经常会说——你那样做,有没有考虑过他人的感受呢?”这其实是要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然而教师个人有时却无视学生的感受,完全没有“换位”的考虑。

  让我们看看教学中的实例吧,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总是憎恨那些爱让学生罚写的老师,可是现在我们当中有不少人还在使用这种“低级”的方法;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班里也有过一二对“小情侣”,那时侯是完全理解的,现在我们当老师了,为什么非要“咬牙切齿”的对待学生早恋的问题呢?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喜欢那些衣着得体、性格开朗、愿意倾听学生心里话、把学生当朋友的老师,可是我们自己做了老师之后大部分人却习惯于站在“领导席”上看学生! ……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象话”了,但是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自主性、时代感越来越强了,老师的观念越来越显陈旧了,如果我们至今还端着老师的架子,不能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那么师生的距离将越来越远了。

  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及现实所处角色位置不同,师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必然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常常成了教育过程中师生正常交流的障碍,影响了教师的有的放矢。而要消解交流障碍,就应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感知揣度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与他们沟通,更有效地处理好某些看似棘手的“青春期问题”。
  
上面我反复用了“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其实,每一个老师都是从学生这个阶段走过来的,每个人都有过做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要求教师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并不是一种假设或空想,而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本文我们将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去谈谈换位思考这个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的换位思考

  班级是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班主任是担负着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往往活等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他们热爱学生,希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栋梁之材,学生对班主任老师往往怀着崇敬、欣赏的情感,同时也会产生甚至适度的畏惧感。在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搭起相互信任的桥梁是非常必用的。

  在这里“换位思考”就显得非常重用了。班主任应主动去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理解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感受到的压力。尽量去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学生不仅把他们当做老师,更把他们当做了朋友、兄长和父母。他们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对事业热爱的精神及自己的人格魅力去“镇”住学生。他们会花功夫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他们帮助学生树立理想,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他们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事、做人,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及心理需求,经常性地询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严格要求但不随意训斥学生,深知“激励”的价值,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会将“不错,你真行!”作为其常用语和口头禅。正如沃德(William Arthur Ward)所说的“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他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爱每一片绿叶”,拒绝偏爱与歧视,把所有的爱无私奉献给所有学生。同时,他们会有计划地开展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只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活动将有助于提醒学生拒绝诱惑并有效的控制自我,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也为班主任实践“换位思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笔者目前正担任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班主任,应该说,能够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当强手走到一起的时候就又得分出高下了。对于这些曾在初中阶段始终名列前茅的学生来说,进入高中后的一次次考试让很多人得到的是不曾有过的分数和名次。刚开学时的那股锐气渐渐淡了下去,在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不给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势必会有学生从此灰心丧气以致一蹶不振。班主任在此时首先应通过集体教育(如在班会课上给学生作一次心理疏导),鼓励他们端正心态,认真分析自己进入高中后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心,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待成绩滑动特别大的学生,找他们个别交谈,大家坐下来聊聊自己的高中感受,敞开心扉。对于学生不对的地方,一定指出,责其改正,对于学生困惑的问题,有些可以用教师自己的学习经历对他们进行启发和教育。学生非常乐于进行这种方式的交谈,并且能在谈话后更好地理老师的教育意图,严格要求自己,取得进步。著名教育家巴桑提(Jeamne a . Bersant)曾经说过“最优秀的老师会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一道分析、解决问题,在指出他们的缺点的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优点。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有些学生在老师春风化雨的关怀下有可能从此逐渐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主动找教师交流思想,这正是换位思考的良性回应。教育中师生的互相的理解与尊重才是师生顺利交流的法宝。

 

(二)家庭教育中的换位思考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我所以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家庭、社会和学校是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中同样存在换位思考的问题。

  有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家长是渔夫,我们是鱼,父母用亲情织成了网,网住了我们的一切;如果家长不想鱼死网破的话,就请把渔网放宽一点,给鱼儿多一点自由游动的空间吧。家长恐怕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对孩子从生活到学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竟成了限制孩子自由与生存的网。但是,如果将心比心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家长也许就能理解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那么,家长如何避免鱼死网破的人间悲剧呢?笔者认为,家长不妨对孩子来个欲擒故纵,就是渴望孩子成才的家长站在一个理智的位置上去关注孩子,将对孩子的期望值藏在心灵深处,而不必在日常生活中絮絮叨叨地流露。俗话讲,过犹不及。正是因为家长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自己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能力逐步丧失了。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成了落实家长既定目标的打工者。如此地位,怎么不让孩子发出鱼死网破的呐喊?

  最近,媒体接二连三报道了中学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身亡的消息。这个压力的很大部分便来自家长的关怀。其中一位中学生在给家长的遗书中写道:他们一天到晚在我面前唠叨要我争气,要将学习成绩提升到班级前十名,争取考上名牌大学,以后才能找一个好的工作……最近 ,他们又花大钱为我请家教,自己的能力怎样自己最清楚,面临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我感到心力憔悴,只好一死解脱了。
  
这些悲剧虽出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与家长有密切的关系;亲情就是亲情,家长不可以使之成为要挟孩子达到某种目标的筹码,用孩子的成功去弥补家长在人生道路上的遗憾。须知,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兴趣等,孩子更不例外;如果家长一意孤行强求孩子做这做那,亲情岂不是变质了吗?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家长不仅不能当渔夫,如果可能最好将扔掉,让孩子做一尾在知识与生活海洋中自由畅游的鱼儿,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帮助,这样一来,孩子或许会生活和学习得更好。

 

(三)以“换位思考”营造良性的教育氛围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产生的“合力”作用,在这种“合力”的作用过程中,“换位思考”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性沟通和经常性的交流,使得教师和家长从对方那里可以得到自己所无法耳闻目睹的有价值信息,因为班主任不可能深入到学生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其根源有可能实在家庭生活中,而家长也不可能通晓孩子在学校的一言一行,会简单地把孩子定位成“乖乖女”、“老实孩子”或“调皮鬼”等等,从班主任那里获得的信息能使家长真正全面地理解孩子,可见,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为更好地实现“换位思考”作好了“信息储备”工作,使“换位思考”更容易深入下去,同时在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也需要一种“换位思考”,优秀的班主任绝对不会训斥家长,会给优秀学生的父母写信,祝贺他们养育了这么一个好孩子。他们也会对后进生家长指出孩子的长处,给家长以信心。通过相互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向家长提出建设性的要求,指导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从根本上讲是以“换位思考”营造良性的教育氛围,真正实现学校、家庭、学生在教育循环中的和谐互动。

  笔者曾经在苏州一所高中参加过一次有意义的班会,这个班会应学生的要求讨论他们所关注的“中学生恋”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早恋”。这次班会完全由学生策划组织,他们在网上找了大量的资料,并且提前以小作文的形式各抒己见,而且更别具匠心的是他们邀请家长以给孩子的一封信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班会上学生、老师、家长大家坦诚相对,假设自己处于不同角色会如何看待中学生恋的问题,说出了很多的心里话,也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认识,老师、家长更了解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班会召开的相当成功,在融洽的气氛下使“早恋”这一青少年教育中的棘手问题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这也正是换位思考的妙处。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笔者只是从班主任工作这个小小的窗口向大家阐述了“换位思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相信在更多的教育领域,如果你能注意换位思考,她一定能起到更神奇的作用,我也期待有更多的教师同行和教育管理者一起来关注“换位思考”。

本文获得2005年师陶杯论文三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