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家校通讯第一期 | |||||
作者:学工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64 更新时间:2006-11-28 | |||||
校园动态 ◆中共扬州市委决定我校组建党委和纪委 ◆韩国岭南中学文化体验访问团访问我校 ◆我校隆重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暨升旗仪式 ◆喜报 在第21个教师节前夕,我校冯小秋、高潮、叶宁庆、王雄四位老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在近期举行的江苏省中学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初赛中,我校取得优异成绩,共有67名同学出线,占全市出线总人数的60%。 我校在2005年“长城杯”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复赛(第二阶段)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6位高中组比赛选手全部获得比赛一等奖,其中3位进入比赛成绩前5强,我校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 ◆市委领导教师节慰问教师 市委书记季建业勉励百年名校扬州中学进一步放大名校资源,发挥“人本”效应,挖掘和提升竞争力,为名校续写新辉煌。“一个学校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名校大师,培养学科带头人,这也是一所名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董玉海校长在座谈会上作了题为《振奋精神,励精图治,让扬中旗帜高高飘扬》的工作汇报。校长助理、党委委员、特级教师代表卫刚和特级教师蒋念祖、冯小秋、十六大代表章轶群分别在座谈会上作了精彩发言。 ◆扬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校进行全面的综合督导 9月20—21日,我校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了扬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校的全面的综合督导。 在听取了学校自评报告以后,督导组分为四个小组,利用两天的时间,通过听(随机听课)、看(看学生行为习惯、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管理状况、办学条件)、查(查阅资料、听课笔记、班主任工作手册、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各项记载等)、谈(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个别谈心、召开学生座谈会)、问(问卷调查)、观(观摩高一(6)、高一(14)和高二(8)班的主题班会)分别对学校“依法办学与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教育教学与教科研”、“后勤管理与办学条件”等进行全面的综合督导评估。此次综合督导共涉及教师、学生、家长超过1000人次。 董玉海校长代表学校对这次督导表示感谢,认为督导组对扬中的充分肯定是对学校的鼓励和鞭策,各位专家对学校存在问题的反馈意见是发展扬中的宝贵资源,学校一定会保持优势,扬长避短, 把扬中的优良传统真正发扬光大,让扬中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精彩分呈的主题班会活动 ◆罗澍同学 拾金不昧 前不久,江苏油田河西派出所的姜警官来到我校,把一面锦旗送到了校领导的手中。这面锦旗是姜堰一位叫刘士才的先生委托姜警官送过来的,为的是感谢高一(8)班的罗澍同学拾金不昧。两天前, 希望全校同学都要向罗澍同学看齐,做一个诚信的人。 ◆我校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 自 ◆扬州中学与英国斯得鄱特中学结为友好学校 受英国伍斯特郡教育局长茱廉·克拉玛之邀,扬州中学董玉海校长等七人组成的扬州教育代表团于 ◆新一届学生会选举产生 学生会改选工作是在学校学工处、团委领导下,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贯彻学校主体性德育理念的一项重要工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支持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扬州中学密切联系家长 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副省长王湛视察扬州中学 陈小娅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扬州中学校史陈列室,察看了校园,倾听我校领导的情况汇报。在扬期间,陈小娅还与我市部分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交谈,就课改、放大名校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陈小娅充分肯定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指出,在新形势下,名校如何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一问题值得研究。国家需要名校,希望扬州中学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要积极与时俱进,将传承历史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培育自身特色,使自己的特色教育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杰出的人才。 ◆扬州市语文、外语学科基地在我校揭牌 ◆扬州中学举办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班 为了使扬州中学“敬德修业,教书育人”的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青年教师们认真地听取了学校领导的讲话,表示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专题报道 我校家长委员会正式成立 家长委员会是以在校学生家长为主体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推行校务公开、民主办学的重要途径。首届学生家长委员会由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分会组成,五十多位委员都是由各班级依据学生家长委员会章程中规定的委员条件推荐产生的,他们中有机关干部、高校教师,也有企业领导、普通员工,有着较广泛的代表性。成为家长委员会委员后,他们都非常希望能为扬州中学培育一流人才和再创百年辉煌,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校举行家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本次会议是扬州中学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校园对外开放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董玉海校长在主持词中开宗明义阐述了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一是围绕如何更好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这一议题,请各位委员献计献策;二是恳请各位委员就近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坦诚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会上,各位委员积极踊跃、情真意切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普遍肯定了学校近一年来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而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委员们指出:学校应当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要引导师生深入理解绵延百年的扬中精神直内在精髓;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从而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家长委员会在学校联系、交流信息中的重要作用,不断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一民主渠道,推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另外,委员们还对奖助学金的发放、班主任组织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会议结束前,董玉海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郑重表示,学校一定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制定、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目标。 家庭教育 好的家教,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轰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都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不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摘自 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高一(5)班学生家长 刘萍 孩子的教育历来是令大多数家长头疼的事。我是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对此深有感触。当孩子在遇到困难产生厌学情绪时,当孩子的成绩下滑时或遇到其它问题时,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 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对学习不那么感兴趣,不知道为什么学习,放学一不再碰教科书,对游戏感兴趣。说大道理,他很厌烦,而且很反感。我们很困惑,怎样教育孩子,才能树立他正确的学习观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但后来慢慢地,他对学习感兴趣了,而且成绩也逐渐上升。我们回顾中间的过程,总结出以下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我们以前关心孩子吃穿,关心孩子的成绩,但唯独没有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孩子偶尔在我们面前流露出学习没有意思时,我们也没当回事。以至后来说的次数多了,才觉得问题严重了,必须重视心理问题了。孩子有些问题一下子解不开、想不通时,我们也索性放慢性子,不硬逼孩子。适时开导、启发,并且注意一下子不能灌输太多。首先肯定好的,每次说一个道理,比如,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该对社会做些什么。报纸上有一些反面的事例也有意让他读到。沟通的方式很重要,一本正经的谈话一般孩子不大容易接受,我们就尽量减少这种谈话方式,认为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方式。孩子爸爸晚上还去工作,我就有意引起他注意。有些单位的人和事也选择性地说给他听,让他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生活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孩子感到父母是爱他的。 二、及 孩子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有问题方面,及 三、给孩子定的目标不要太高 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表示肯定,给予赞扬。假如成绩下滑,或名次下降,家长首先要沉得住气,稍后再帮助分析原因,给下一次定的目标不要高,让孩子感到分数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比原来有进步。目标太高了不能实现,反而会影响自信心。期望值太高,孩子的心理负担会加重。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肯定,让他知道努力就会有回报,就会有收获,并让他有一天成就感。 四、家庭氛围宽松些 孩子在学校学习时间已经够长的了,如果回家再布置很多学习任务,再上一些学习班,那么可能会让孩子的大脑得不到休息,产生脑疲劳,效果不会好。所以我们认为放学后和休息日,除了完 五、引导孩子树立理想,主动学习 不管他有什么理想,或者一下子还不能肯定自己将来做什么,但只要有了理想,有了追求的目标,他获取知识就会有一种动力,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追求中会逐渐形成坚定的意志、毅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等精神品质。我就发现,自从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有了自己的追求后,学习方面不用像以前那样催着去做作业,或者我去买辅导书,学期结束仍然是空白的现象了。现在,他自己知道该买什么辅导书,有空多做一些题目,主动性明显增强。他的理想可能与现在时髦的专业搭不上边,但我们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志向,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都应该支持,不应该横加干涉。所以学校和家庭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是过时的,中学阶段是理想形成的最适当时机,有了理想,有了追求,好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得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爱、社会的关爱,稚嫩的小苗是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
|||||
文章录入:xgc 责任编辑:xgc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