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校三位杰出校友入选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 ||||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82 更新时间:2009-8-26 | ||||
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部门共同组织的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我校朱自清、江上青、吴大观三位校友入选候选人。 《关于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通知》指出,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群众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评选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深切缅怀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热情讴歌新中国成立60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颂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另,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委党史工办、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军区政治部、省武警总队政治部、新华日报社、省广电总台等13个部门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和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候选人已经产生,
附三位候选人事迹(转载于新华网): 049.朱自清(1898-1948)男,汉族,浙江省绍兴市人,文学家。 朱自清1919年参加北京五四爱国运动,从事新文化宣传活动。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从事教学和文学创作,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1922年参与创办《诗》月刊,写作和推广新诗。1924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此后转向散文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他同情和支持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上海五卅运动时写了《血歌》,北京三一八惨案后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怀着爱国知识分子的正义感从事写作、研究和教学。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享誉文坛。1931年赴英国留学。1932年后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成为挚友。1934年后参与编辑《文学季刊》等刊物。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游行,反对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闻一多。1948年6月表示宁可挨饿也不领取美国面粉,以抗议美国扶日援蒋反共政策。同年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050.江上青(1911-1939) 男,汉族,江苏省江都县人,中共党员。 江上青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就读于上海“艺大”,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艺大”地下党支部书记,从事地下学运工作。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和其他同志组织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从江都出发,溯江而上,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动员民众抗日工作。1938年8月,遵照党的指示到安徽,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参加了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在大别山区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1月,皖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后,受中共安徽省工委派遣,他和一批共产党员到皖东北泗县工作,担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秘书兼保安副司令、第五游击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培训抗日干部,建立抗日武装,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同时,在秘密党员中建立了中共皖六区专署特别支部,任特支书记。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为特委委员。他们协助中共豫皖苏省委领导,推动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206.吴大观(1916-2009) 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原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 吴大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到美国莱康明发动机厂和普惠公司学习深造。1947年3月,他拒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回来报效祖国。1949年11月,他任新中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他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动力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对党忠诚,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从1994年开始,他每年向组织继续多交党费4000-5000元。此外,还为“希望工程”等捐款9万多元。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床上叮嘱家人拿出10万元积蓄交纳最后一次党费。他被原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荣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曹起溍 (1906-1931) 男,汉族,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 曹起溍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8月底,扬州临时县委成立,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扬州城区的工人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并在江都东乡发动数千农民投入到抗租抗债的斗争,既鼓舞了广大农民群众,又震撼了反动派。1928年秋,扬州特委成立,他担任书记。为贯彻省委关于争取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从抗租抗债斗争向土地革命发展的指示精神,他深入到扬州区的工作重点——江都东乡等地开展工作,同时,在高汉庄、李家桥、孙家墩建立3个党支部,有党员50余人。1929年2月,国民党江都县政府派出大批武装侦缉队,会同吴桥自卫队,突然包围李家桥、孙家墩,进行搜捕,他在当地农民的掩护下脱险,连夜回到扬州。上级组织考虑到他在扬州身份已经暴露,安排他去泰县工作。1929年4月,他化名进入泰州,在泰州工作的3个月,他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
||||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我校被评为卫生模范学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