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校王雄、蒋思敏老师参加2025年统编历史教材全国教研交流会 | ||||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5-4-25 | ||||
4月18日至20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2025年统编历史教材全国教研交流会在广东珠海隆重举行。我校王雄老师和蒋思敏老师参加了此次盛会,与全国的历史教育同行们共同探讨历史教学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方法。 19日上午,会议特邀王军老师主讲《以人为中心的AI在历史领域的实践》。王军老师的讲座引发了与会教师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对AI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表示期待。下午,会议进入高中历史教材优质课展示环节。来自吉林、海南、广东、新疆、北京和江苏的12位优秀教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和评课展示。 其中,蒋思敏老师就《中华文明永续的奥秘——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说课。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她的教学设计。她以校史研究和研学成果为中心,融合多种形式的史料,通过比较仪董学堂与古今学校的异同、探讨印刷书诞生对中华文明传承的革命性意义、分析测海楼藏书的波折经历以及博物馆的基础特征及其功能演变等问题,设计了阅读感悟、视频体验、归纳概括、合作探究、共研互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蒋老师的说课生动形象,娓娓道来,充分展现了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赢得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赞誉。 王雄老师则以《立德树人——发掘统编历史教材的价值追求》为主题展开点评。他指出,立德树人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然而,在一线教学中,落实这一根本任务仍面临诸多困境,如对教材的发掘不够深入、应试压力与教师教学时间不足、转变课堂方式难度大、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重视和学习主动性不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王雄老师提出可以通过区分三类知识叙述,寻求教材的价值目标来实现。具体而言,应区分事实性知识、普遍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重视教材中价值性知识的挖掘,注重价值性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并通过研学活动追寻更高境界。王雄老师的点评深入浅出,精准剖析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还积极与其他专家和教师交流互动,分享自己多年一线教学的宝贵经验,为推动历史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日上午,会议进入专家讲座环节。叶小兵老师、黄牧航老师、戴羽明老师、於以传老师、朱秋蓉老师和陈子斌老师分别围绕《中学历史课堂新形态的探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命题的关键技术》、《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反思》、《初中历史教学“数字化赋能”的初步探索》、《协同育人视角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以及《人工智能赋能高中历史教学》等主题展开精彩讲座。这些讲座让与会老师们对历史教学的前沿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将教师的专业成长视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致力于为教师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此次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教研交流会,正是学校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优化教学质量的关键行动之一。我们坚信,在全体教师的携手奋进与不懈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将稳步前行,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文字:蒋思敏 摄影:王 雄 编辑:胡有红 审核:吴高扬 审定:丁爱军 |
||||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适应新形势 用好新教材——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