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组图]也说朱自清为何辞离江苏省立八中         ★★★
也说朱自清为何辞离江苏省立八中
作者:李友仁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05    更新时间:2019-4-8

(李友仁)

  1992年10月,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扬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出版了名为《朱自清》的纪念朱自清的史料专集。专集第一篇文章为朱自清研究资深人士陈孝全所写,题为《朱自清的足迹》。文中写道:“朱自清为人谦和,秉性梗直,遇见他认为不合理的事,有时会发‘憨气’。到校不久,便和人发生争执,起因是招考时有人手续不全,要求通融,朱自清执意不允,弄得彼此不欢而散。没多久,又和校长意见不合,因而决意离开这个令人厌恶的地方。”

  以往每每翻阅这篇文章,读到这一段,总感到疑惑不解: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以下简称“省立八中”)校长李更生求贤若渴,为了挽留学校的教师、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的毕业生董伯度,甚至不惜向董母下跪,留下了“李更生跪留贤才董伯度”的一段佳话。就是这样一位校长,是因为什么事与朱自清“意见不合”,而使朱自清愤而辞职?但苦于查找不到相关资料,一直无法解开这个谜。

  近日拜读杨赓来发表在晚报上的题为《朱自清辞离江苏省立八中之谜》的文章,再次读到陈孝全的那段文字,又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找到答案。结果竟然真的查找到朱自清本人对辞离之事的记述。

  真相:朱自清因事得罪前辈,遭校长指责

  朱自清1920年5月从北京大学提前毕业,从这一年的暑假开始后的五年间,被迫变换教学地点竟达八次之多。他的儿子朱乔森分析说有三个原因,而从省立八中辞离,是因为旧势力的排斥。朱自清作为新派教师,受到旧势力的排挤和迫害,使他无法工作下去。朱自清自称遍尝了“漠视的滋味,感到莫名的孤寂”,不得不辞职而去。

  查朱自清遍尝了“漠视的滋味,感到莫名的孤寂”这句话出自其写的《憎》一文。这篇文章在1921年11月4日至9日,发表在上海《时事新报》的 “学灯”副刊上,详细地叙述了他为何辞离省立八中。

  为了让读者诸君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便于分析,特将朱自清的相关文字照录如下:

  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教务主任。同事们多是我的熟人,但我于他们,却几乎是个完全的生人;我遍尝漠视和膜视底滋味,感到莫名的孤寂!那时第一难事是拟订日课表。因了师生们关系底复杂,校长交来三十余条件;经验缺乏、脑筋简单的我,真是无所措手足!挣揣了五六天工夫,好容易勉强凑成了。却有一位在别校兼课的,资望深重的先生,因为有几天午后的第一课和别校午前的第四课衔接,两校相距太远,又要回家吃饭,有些赶不及,便大不满意。他这兼课情形,我本不知,校长先生底条件里,也未开入;课表中不能顾到,似乎也“情有可原”。但这位先生向来是面若冰霜,气如虹盛;他的字典里大约是没有“恕”字的,于是挑战底信来了,说什么“既难枵腹,又无汽车;如何设法,还希见告!”我当时受了这意外的,滥发的,冷酷的讽刺,极为难受;正是满肚皮冤枉,没申诉处,我并未曾有一些开罪于他,他却为何待我如仇敌呢?我便写一信覆他,自己略略辩解;对于他的态度,表示十分的遗憾:我说若以他的失当的谴责,便该不理这事,可是因为向学校的责任,我终于给他设法了。他接信后,“上诉”于校长先生。校长先生请我去和他对质。狡黠的复仇的微笑在他脸上,正和有毒的菌类显着光怪陆离的彩色一般。他极力说得慢些,说低些:为什么说“便该不理”呢?课表岂是“钦定”的么?若说态度,该怎样啊!许要用“请愿”罢?这里每一个字便像一把利剑,缓缓地,但是深深地,刺入我心里!他完全胜利,脸上换了愉快的微笑,侮蔑地看着默了的我,我不能再支持,立刻辞了职回去。这便是遍满现世间的“敌视”了。

  关于朱自清到省立八中任教的时间,包括朱乔森编写的《朱自清生平著作编年简表》在内,说是1921年暑假后,有的说是暑假,而朱自清在文中明白无误地说是“春间”。朱自清讲授《哲学大纲》课程,完成了预定的教学计划,在新学期开学前离去。因此,他在省立八中任教了一个学期,有近六个月时间。

  作为名牌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朱自清到省立八中任教时,年仅23岁,还不怎么有名,只有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一年的经历。到校不久即被提拔为教学主任。这表明李更生校长对朱自清十分器重。

  然而同事们的态度却不一样。朱自清原来是他们的学生,现在成了同事,甚至领导。抑或是文人相轻,朱自清于他们,“却几乎是个完全的生人”。朱自清“遍尝漠视和膜视底滋味,感到莫名的孤寂!”

  比起“漠视”来,“敌视”更让朱自清受不了。一件排课表的小事让朱自清感到“遍满现世间的‘敌视’”,终于直接导致他拂袖而去。

  排课表是教学主任的本分工作,本不一定要校长过问。李更生给予朱自清指导,亲自列出了“三十余条件”。 条件,即原则,即注意事项,其中也可能包括对一些需要照顾的学生所在班级配备较强的师资。朱自清缺乏经验,花了五六天时间才勉强凑成。一位在别校兼课、资望深重的先生大不满意。如果这位先生私下里与朱自清沟通一下,请朱自清调整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位先生偏不,而是写信给朱自清。信中冷嘲热讽。朱自清虽然对课表作了调整,但感到“满肚皮冤枉”,于是回了一封信。这位先生不是省油的灯,竟“上诉”于李更生。李更生请二人对质。这位先生当着李更生的面,对朱自清恶语相加。而李更生态度暧昧。这促使朱自清“立刻辞了职”。

  不过,另有一篇题为《朱自清——文学大师的中学教师岁月》的文章称:校长不为朱自清在学校里积累友情创造条件,反而支持教师排斥他。朱自清排课时更是麻烦不断,八中有一位“资深教师”还在其他学校兼课,朱自清排的课表弄得他无法抽身去“扒分”,此人便跑到校长那里告状。校长把朱自清当成是“不知深浅的小辈”,根本不理会他的革新意图,当面教训说他做得不对。年轻的朱自清哪里受得了这等委屈,当即提出辞职。

  这应该是朱自清与校长“意见不合”一说的缘由。

  李更生作为一位开明的校长,在一位资望深重的前辈和一位资历尚浅的小辈产生矛盾时,不问是非曲直,毫不犹豫地站在前辈一边,似乎有失偏颇。至于说李更生不理会朱自清的革新意图,应无依据。当时,资深教师在外校兼课,习以为常,学校也是允许的。不能用今天的师德标准去要求民国年间的教师,嘲讽在外兼课为“扒分”。 朱自清对教师兼课的态度不得而知。说他意图革新,通过排课表反对兼课,有些牵强附会。

  朱自清对母校还留有情面,在文章中未点学校与校长的名,也未提及校长对他的指责。

  辞离次因:招考时坚持原则引起争执及父亲“冒领工资”

  本文开头所引陈孝全说朱自清因招考事与人发生争执之事,朱自清的文章并未提及。其实,这确有其事。省立八中校友余冠英是目击者。他在《忆朱佩弦先生》一文中写道:“我初次见朱佩弦先生是在民国十年,那时他新就聘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任教务主任,我是正要报考那个学校的小学生,就在办报名手续时认识了他。同时我的小学老师洪为法带着另一个孩子也来报名。出乎意外地他们争执起来,似乎关于保证书有什么问题。一方要求通融,一方坚执不允。结果是洪为法悻悻而去。”

  杨赓来在文章中分析,朱自清辞离省立八中,可能其父亲“冒领工资”也是原因之一。关于“冒领工资”,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不是朱自清的父亲去领工资,而是校长直接派人把薪水给到朱小坡手里。据媒体报道,扬州大学特聘教授罗小凤研究认为,朱自清担任教务主任期间,连薪水都无权管理。她说,“因为朱小坡和校长私交很不错,所以每到发薪水,校长都直接派人把薪水给到朱小坡手里。这让朱自清觉得很不受尊重。”接受了新思想的朱自清不满专制式家长行为,愤然离开扬州。

  综上所述,父亲“冒领工资”,招考时坚持原则引起争执,同事们漠视,因排课表事遭到敌视,与校长“意见不合”,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了朱自清辞离省立八中。

  后话:父子亲情割不断,母校情结割不断

  父亲“冒领工资”,让朱自清十分恼火,是朱自清辞离省立八中的诱因之一。然而,血浓于水,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割不断的。1925年,朱自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里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后来回忆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这便是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的写作背景。《背影》一文,通过1917年父亲在浦口火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令人动容。至此,父子终于冰释前嫌,朱自清因父亲“冒领工资”引起的不快也已抛到九霄云外。





  虽然朱自清决意离开省立八中这个令人厌恶的地方,但省立八中毕竟是朱自清的母校,朱自清无法割断母校情结。他也视1927年省立八中与省立五师合并而成的省立扬州中学为母校。1934年前,朱自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的清华大学只有6名扬州中学校友。而1934年爆出了“大冷门”:这一年,清华大学招收300余名新生,扬州中学毕业生竟占了24名。朱自清对母校取得的优异成绩高兴不已。在他的倡导下,“清华大学扬州中学校友会”得以成立,由胡光世任主席,吴征镒任文书,李为扬任会计。朱自清对母校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扬州中学第二支部党员同志和…
    我校学生参加“‘永恒的背影…
    朱自清嫡孙来我校追寻祖父足…
    我校学生参加“朱自清散文奖…
    我校举办朱自清生平史迹报告…
    三位校友获得了全国“朱自清…
    朱自清文学奖得主与我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