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组图]5月30日《扬子晚报》发表专访我校严济良校长的文章       ★★★
5月30日《扬子晚报》发表专访我校严济良校长的文章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01    更新时间:2018-5-31

 

在“最优”与“次优”间如何抉择? 扬州中学校长严济良这么说——

  首先做一个小调查 如果有机会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你是否会让孩子去?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会 但是,如果这样的选择 是以孩子的个性发展为代价呢? 你又会否同意孩子去? “最优”和“次优”到底如何选择 今天就让我们听听 来自扬州中学的校长——严济良 他怎么说

  校长档案 严济良,现任扬州中学校长,校党委副书记。1985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扬州市新华中学教学副校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2005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2010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教师”。2004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7年被评为“扬州市名校长”,2011年入选第二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校长眼中“适合的教育”: 首先是有教无类的教育,就是尊重所有人的教育权的教育; 第二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就是给不同的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第三,适合的教育就是关注孩子、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


  去采访严校长 时不时会被他口中的金句“警醒” 其教育智慧蕴含其中 那么面对上述难题 他会怎么选择呢?

 

他的教育故事

“票子和面子不如合适的里子”

  说到“票子和面子不如合适的里子”,严济良回忆起2002年他担任扬州教育学院附中校长的往事。

  2002年,扬州市二中与十二中合并为扬州教育学院附中,合并前两所初中学校办学力量相对薄弱,周边是老牌国企职工的学区,往外跑的择校生不少。合并办学后,严济良担任首任校长,他要面对的难题挺棘手:怎么让这所家门口的学校留住学区生,让家长、学生喜欢上这所学校,不再花钱择校了?

  严济良从学校的“里子”着手,“要有顶层设计,立定规矩,通过民主的方式确认下来,征求修改意见后,大家按规矩办事。”在严济良看来,“严”字应当头。两所学校整合,方方面面处理的问题不少。在整合大会当天,就出了件大事,当天学校有两名学生在4楼平台打架,一名学生使劲推另一名同学,险些出事。严济良当机立断:“报案!”“一定要‘依法治校’,孩子认错了再回到学校上课,用适合的方法对他进行教育。”碍于面子或是担心年度考评的得分,有的学校或许会选择把此类事压下,被动地软处理、软着陆。严济良的原则是:“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把规矩放在办校的最前面。”

  打好“里子”的第二个重点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的第一步是什么?严济良笑言:“办好食堂!”民以食为天,儿童更是如此。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同时引导他们生活要简朴,比如校园的小卖部卖的食物要“解饥不解馋”,“这是一种引导也是教育。”第二步是打造了“六个一”的校园文化,虽然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但坚持所有孩子每天学说一句英语、每年有一场课本剧汇演、每个月一场电影、每年一次艺术节、一次体育节,每周校园里循环一首主题歌,主题歌的作词、作曲,内涵都有详细介绍。通过文化的引领、塑造,让大家感受到这所学校未来可期。学业方面,配备师资对孩子一视同仁,“一个群体内学生的智力发展等各方面差异很大,但如果校长、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所谓的好孩子,违背教育的最基本的人性。应该为各类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孩子们不管在哪个层次,能被有效激发。”

  一年后,连在学校附近做小生意的皮匠都感慨:“这所学校变化真大。”40个月后,严济良调离时,这所薄弱学校已变成了扬州市窗口学校之一。“初中生就近入学,优秀学生回来了。对老百姓的承诺实现了一诺千金,学校发展也获得相应的支持,这是实实在在的,百姓有了获得感、学校才有成就感。”

 

都想要“最优”,现实更多是“次优”

  “适合的教育”理念如何落地生根,得到家长的认同。严济良认为,中国千年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让“适合”变得不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某些行业报酬高也体面,有些行业报酬低还辛苦,职业学校毕业生收入低于本科学校,得不到同等的社会认同。在此背景下,大家往往追逐那些收入更高、更得到认同的行业。“大家都想做最优的选择,不想做次优的选择,但更多的现实生活都需要选‘次优’。”

  扬州的孩子挤破头都想读扬州中学,因为这是“最优”选择。严济良认为,“最优”选择有时未必最适合。2015年,高中指标生大面积推广后,扬州中学70%的录取名额被分配到各个初中,生源层次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间的差距被拉大了。2017年扬州中学中考统考录取线739分,指标生最低录取线663分,两条线相差70余分,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分数靠后的孩子,文化课成绩与靠前的孩子差距过大,产生了心理落差,迟迟找不到定位,难以融入群体中。“这些孩子在初中校也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突如其来的落差,对他们是个巨大考验。尤其是选读理科的孩子,这三年困难重重。”学生差距过大,如何兼顾拔尖和成绩普通的孩子,对老师的教学是个不小挑战。

  扬州中学为此做出了大胆尝试,高一结束后将物理化学理科班进行分层教学,“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孩子特点和知识掌握水平对教学难度和广度进行分层。”严济良坦言,这一改革在推行之初遇到了较大的阻力,“老师和学生都不容易接受,大家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分等教学。大家都想去最优的A班。”学校管理层和老师们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大家才渐渐发现适合的重要,孩子们找回了学习状态。严济良直言,在地方政府出台招生政策时,应加强调查研究,对中考定向指标生应有一个适合的底线,确保这群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能跟得上大部队前行。 

  严济良校长认为,在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选择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从选学校的定位开始,要做理想的选择,包括初中毕业后选普高还是职校,职业学校也有不少上升通道。高中阶段都要坚持一个共同的理念:“教育就是促进孩子成人,变成社会人,成为在社会上有归属感的人。在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担当方面,家庭是第一学校,国民素质提升,从家庭教育开始,家长要做好表率。”

 

“适合时机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适合的教育”有时是适合的人在适合的时机对你说了一句适合的启发性的话,“这是终身受益的。”严济良校长在教育领域工作了33年,让他受益终身的“适合的话”有好几句。

  198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严济良在扬大附中担任高一化学老师及班主任,当年教师节学校分到20张自行车券,高一年级有两张。年级组长对年轻的严济良说:“分你一辆自行车券,你是外地人,又要家访,有自行车方便。”骑上自行车的严济良兴奋地把所有学生的家跑了个遍,挨家挨户家访。第二年国庆,他骑了八九十公里,回泰兴老家。“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是学校对年轻老师的重视,代表前辈对年轻老师的关照和期望。”

  1991年,严济良的父亲病重。正在带高三的严济良每周只有单休,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回去看望父亲。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的父亲握着他的手“责怪”道,“不准再回来了,那120个孩子要高考了,你老回来怎么行?”这句来自老教育工作者临终前的嘱托,让严济良不敢有一丝懈怠。当年9月,父亲就过世了。

  再有一句便是“竖起脊梁担事”。这是上世纪20年代,扬州中学校长李更生的名言。虽不是李校长亲口对严济良所说,穿越几十年后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到扬州中学报到后的第二天,就在校史馆里读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请人把这句话写好裱起来挂在第一会议室的墙上,时时提醒自己和管理团队成员,在岗位上要能担事、勇担当。”

  听了他这么多教育故事 最后再来看看他的教育观点吧 在他心里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呢?

 

他的教育观点

  扬州中学的教学楼旁立着这样一块牌子,1919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方训“留言”:“路不要铺得太平,要留一点让他们自己动手去筑。”严济良校长说,这句话蕴含着扬州中学百年传承的育人理念:“人格健全、自治自动”。

  “人格健全、自治自动”这八个字出自朱自清先生之手。朱自清先生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扬州中学前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回母校执教,虽任职时间不长,但给省立八中留下了一首校歌。其中一句“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比较集中体现了朱自清的教育理念,也成为扬州中学沿承百年的教育思想。严济良认为,这“四大能力”是奠定未来的基础。

  扬州中学从“人格健全、自治自动”的理念出发,构建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博雅课程”体系,即规定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自主性课程,三类课程统整融合、多元互补,每类课程都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超越性评价标准。

  严济良校长认为,适合的教育应建立在适合的评价体系上。用“三维一体评价”方式评价老师、学生。

  首先是对老师的评价,只有老师的协同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应放在第一位。对老师的评价应考量其职业的理想、专业水平、专业能力。

  对学生的发展应从德智体全方面考量,坚守“三好”,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在扬大附中时,严济良积极推行“学习过程性评价”,教师备有一本“学生评价手册”,记录着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质态。如“学习过程评价记录”包括学习常规、课堂学习品质、学科专业素养、突出表现等,“作业提交”记录了学生每次作业完成情况;在“表现性评价”中记录着他们的突出表现。

  在扬州中学,他要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更加侧重“行为自律,活动自发、学习自主、评价自省”等素质的评价,通过合适的评价,实现既不让每一位孩子掉队,又能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创新的空间。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扬子晚报》2月1日发表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