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滨海的这天,阳光出奇的好,没有了一周前的瑟瑟寒风和连绵阴雨。我们只花了三个小时,就到了滨海市区。我和徐冬晴、戚有建两位老师被幸运地安排来到这个数百公里外的城市参加两校同课异构的交流活动。冬晴老师的包里是厚厚一叠事先打印的学案,小戚则闭着眼还在想着PPT上的细节;数小时前还在自己班的课堂滔滔不绝,现在已身在黄海之滨,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感觉。
迎接我的是当地教师发展中心的潘主任,我们一边往宾馆房间走一边东拉西扯的聊起来,滨海中学是一所以扩大本二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县城中学,近几年成绩显著提升,潘老师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琐屑的问题,他喜欢把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还时不时嘿嘿的笑着,学生肯学,希望有更好的师资,孩子们想听听城里名师的课,诸如此类云云。我们自然当不起名师的头衔,但能够来到苏北的一个陌生县城和这里的师生渡过十来个小时,也是件让人充满期待的体验,我在想。
二号的清晨,在米粥的清香里开始体验滨海人的一天。车子没到时,我就看到远处整齐的教学楼,学生们穿着校服精神抖擞的进入阶梯教室,外面的戗牌上写着一天的日程。听课、上课、点评、讨论一轮复习,满满的安排,看到那些拥挤的坐在阶梯教室里的不同年龄的滨海老师,看到横幅上"欢迎扬州中学名师交流”的大字,心里开始慌乱起来,生怕辜负了这些纯朴的人那颗善良的心。冬日的暖阳从窗缝里射进来,教室里安静而惬意,滨海的吴老师缓缓地讲着唐诗宋词,我好像一瞬间回到自己的中学时光,不自觉的和着孩子们背起那些熟悉的句子,简直忘了自己为人师的身份。到我上课的时候又换了一批学生,刚才那位温柔娴静的吴老师也坐到了下面,教室里坐的老师几乎有学生多,我竟然一点没打顿的将“鉴赏诗歌情感”的复习内容说了一遍,下面的人都在记,很郑重的样子,学生们齐声的回答和勇敢的发言让我嗅到他们的言语背后有一种充满渴望的东西,也许应该称之为追求,或者叫做梦想,那是蓝天白云的梦想,那是自由翱翔的梦想,澄净、灵动而无边无际,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是帮助他们实现一个梦,还是来圆自己的一个梦,这真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评课的环节和一轮研讨我无顾忌地打开了话匣子,忽然发现已过了十一点,想起人家下面还有自己的教研内容,不觉有些内疚,也许还有等着下班回家照顾孩子的老师,为自己的穷嘴悔意顿生。
冬晴老师为外语组上的是一轮复习M2U3的内容,带去的学案“供不应求”,小戚讲的是“圆的综合应用”。我吃中饭时,看到他们在门口等我,才知道和我一样被老师们要去了邮箱、微信号,这时候,滨中高三备课组长的短信发过来:“希望得到你的指导与帮助,我是于海,这是我的电子邮箱…”我能感受到他们心情的急迫,于是郑重的回了一句:“相互学习,必须的。”
这时候,太阳到正午爬到高处,一群学生有说有笑的朝饭堂跑去,校园里热闹起来。我们会留恋这次的经历,这里有一样为教学为孩子的未来拼命的老师,这里有朝你嘿嘿一笑的领导,没有架子,不会拿腔拿调;这里有单纯而聪慧的少年,憧憬着他们的明天。而我们,有幸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这足迹,和在蓝天白云的梦想里,永远……(撰稿人:谢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