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组图]我校与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江苏教育名家教育思想报告会”       ★★★
我校与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江苏教育名家教育思想报告会”
作者:孙进    新闻来源:组织人事处    点击数:1766    更新时间:2015-4-27
4月25日上午,由我校与市教育局、扬州晚报联合主办的“江苏教育名家教育思想报告会”在综合楼举行。首届江苏省人民教育培养工程中学二组部分专家导师与名师学员,分别为我校全体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扬州各县市骨干教师近千人进行了五场精彩报告。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在报告厅主会场,以“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为题,从课程与课程开发、课程领导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等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意义内涵、实施策略和操作要领,高屋建瓴、形象生动的报告获得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和强烈共鸣。我校严济良校长主持了主会场的报告,市教育局副局长匡成兰、扬州晚报副总编袁益民等领导出席了主会场的活动。  同时,省高邮中学黄桂君、省教师教育培训中心王高、省梁丰中学任小文、省常州一中李万龙等四位正高级、省特级教师,分别以“慎教善导,激趣启智”、“用思想启迪智慧”、“且行且思”和“用着地的方法教地理”为题,为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学科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开设了专题报告,收听报告的教师纷纷表示这样的报告,必定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附:

江苏名师来扬掀“头脑风暴”

  4月25日,江苏教育名家教育思想报告会在扬州中学启动,本活动由市教育局、扬州中学及扬州晚报共同主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省教育培训中心、梁丰高级中学、常州第一中学、睢宁中学、天一中学等地的一线名师,与扬州高中教师进行了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面对高考改革,老师该怎样教,学生该怎样学?本报今辑录报告会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提升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副主任)

  什么是课程?通俗地说,课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用“课”的方式,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人的过程。学习是与生俱来的,永远是第一位的,课程因学习而生与息。

  简单地说,课程是专业化地设计、安排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以促进儿童的学习。课程是设计、安排学习机会,而不仅仅是安排知识。课程不是教材,也不是学科,课程的功能是促进学习,其意义是使儿童更好的成长。

  专业地说,课程是一种通过教师、方案、学生三者互动以实现教育意义的专业活动。至少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要素。

  课程是一种完整的专业活动,需要经历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

 

不要把教学变成“煎炒烹炸”

  黄桂君(江苏省高邮中学正高级教师,省数学特级教师)

  教师要基本上做到并坚持“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是个人独备,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的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是集体备课,要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资料、同行的不同见解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是教学后,要边教边改,在预设与上课的不同“微环节”中,记住课堂生成的各种困难与顺利之处,课后再“备课”改进。

  教师要用知识、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等来影响、熏陶、感染学生,不要或不能总是把教变成“煎、炒、烹、炸”。“教重要的在于听”,要倾听学生的需求,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老师讲。学生有困难时你再去启发,他“跌”倒了你再扶他。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王高(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方法比知识重要,而智慧比方法更重要。可以比喻成:传授知识是录入数据;传授方法是拷贝程序;那么,启迪智慧就是设计程序。

  有了智慧(会设计程序),没有知识(数据)也能获得知识;没有方法(程序)也能获得方法。反之,没有智慧,就不是真正的人才,最多是一台电脑;如果连方法也没有,最多只能是一张刻满了数据的光盘。

  如果你对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做一番考察的话,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成名都和积极恰当地开展教育科研有关,如果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据此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成名师、名校长,要创名学校,就必须走教育科研之路。

 

不要把学生视为“将来的成人”

  任小文(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我的父亲做了一辈子的教师,和善、宽容是他给予我的最大财富。3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从未听他抱怨过一个学生,他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儿童,而不是将他们视为“将来的成人”。

  对待学生,犹如对待树木一般,要使他们尽量生长,但不勉强都长得一样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课程应该动态、发展的,既有学科课程,又有学生的经验课程;既有显性课程,又有隐性课程,不同的课程承载着不同的内容。作为生物学教师,这种变化告诉我:首先应考虑的是生物学中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生命主题最值得去探究。

  学习如同“做项目”

  李万龙(常州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在美国,教学活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以项目为基础,即所谓的Project-based,就是老师布置一个主题,通常这个主题跟刚刚学过的知识紧密相关,老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充足的时间、清晰的评分标准和时间表,让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后的时间,独立或合作完成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最后在班级内展示。

  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主要有:注重过程,学生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习得的知识也比较牢固;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互动,发展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自信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也为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当然,这样教学也有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基础知识和技能,如何来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抑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带给美国数学教学的问题已经引起美国教育界的重视。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校举办抗疫事迹线上报告会
    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