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组图]我校1975届校友聂跃华教授在扬举办个人画展         ★★★
我校1975届校友聂跃华教授在扬举办个人画展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80    更新时间:2012-5-4

2012428,“挚情呼唤——聂跃华绘画作品展”在扬州美术馆展出。这是继潘玉良以后,扬州美术馆展出的第二位走出扬州的扬州女画家作品。

聂跃华,我校1975届校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水彩画会副秘书长,北京女画家联谊会会员,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年,聂跃华与其兄长聂危谷双双飞进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成就了扬州美术界的“绝代双骄”(当年第一位批美术院校招考,扬州仅此兄妹二人中榜)的佳话。从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到清华美院任教至今,三十多年的艺术磨砺,成就了扬州女画家聂跃华的艺术风采。

53,卫刚校长、赵浩岭副校长应邀参观了展览,聂跃华教授亲自陪同参观。为祝贺母校110周年校庆,聂教授表示将向母校捐赠一幅作品。

  

聂跃华的主要艺术成就:

  ●2004年作品《都市系列—秋暖》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9年作品《莲幻空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5年作品《都市系列—仲夏夜之一》入选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006年作品《鹿头》入选亚洲水彩画大展

  ●2006年作品《绿荫之二》入选首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

  ●2007年作品《春》入选中国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2008年作品《棕榈》入选亚洲水彩画大展

  ●2010年作品《五彩路》入选2010亚洲水彩画大展

  ●20118月《海南系列之二》入选第二十三届亚细亚水彩画联盟画展

  ●201110月《海南系列之一》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画展  (部分)

讲究形式  格调纯正

邵大箴

  聂跃华是一位有才情、有思考的女性艺术家。对从事绘画创作的人来说,才情是基础,没有才情难以有所作为。才情既来自天赋,又来自后学。不过艺术家仅有才情,缺乏对人生和对艺术的思考,作品会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而缺乏文化和思想的深度,格调难以纯正。因此,艺术家既要敏感于形式语言的才赋,又要有对人生、自然、自我的体悟和对艺术原理的探究。这种体悟与探究的精神,会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流露出来,赋予形式语言以某种文化内涵,从而给予观众以心灵的感染。不过,艺术家要把才情与思考自然地而不是勉强地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不仅需要艺术家有灵性和悟性,还需要作长期不倦的探索。

   在浩荡而秀丽的扬子江畔成长起来的聂跃华,既吸吮了长江文化温和的诗性养分,又接受了北方文化辽阔、苍茫和宏大气势的熏陶。这些,透过她特有的禀赋,结合成一种刚柔相济、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质,表现在她色彩丰富、构思瑰丽奇幻的绘画作品中。不论她早先完成的“自然物语系列”,或是稍后创作的“旷野系列”,还是新近推出的“田园赞歌系列”,都是自己的所见和所感,是对渺茫的自然界、对历史文明和对身边事物的思考。只是她十分懂得绘画艺术的规律,善于把所见之物和所感之情,提炼成内容充实、形式美感强烈的画境。她作品中之景象既有现实感又与现实有所疏离,色彩浓重,对比强烈,使人既感到有些陌生,又感到颇为亲切,是她缜密而随意构思的结晶。“陌生感”是艺术创新作品引发观众产生关切的要素,但它能产生真正的艺术感染力,则是在观众“陌生”后感受到的“亲近”之中。

   聂跃华的作品之所以有动人视觉和心灵的形式美感,还因为她深谙绘画质材的性能。她娴熟地驾驭水彩的水性特点,用来自由地表现大自然浩瀚的宏观景象与微妙生动的细节;她有中国画创作的积淀,工笔重彩干画的技法更是驾轻就熟。她在水彩画创作中,穿插地运用湿法与干法,在工与写中,在预定构思与画面出现的偶然迹象中,随机应变地加以发挥,驰骋自己的才能。她机智地调动“潜意识”的作用,在“有意”和“无意”中扩展创造成果,体会艺术创造天地的无尽无涯而又有难以违拗的法度的奥秘,从中享受无穷的乐趣。她还不时地采用色彩艳丽的丙烯和色调丰富的油画材料进行创作。总之,在聂跃华那里,中西绘画材料和技法为我所用,写实写意技巧彼此交融,写景与造景相互补充,花鸟画与山水画的界限模糊,目的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的力和美,舒畅地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因为抒写的是真情实感,聂跃华的作品华美而不艳俗,气势雄浑而不概念,张扬个性而不哗众取宠和矫揉造作,一句话:讲究形式,格调纯正。

   (作者为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主编、中国美协理事)

 

伴着光色流泻的诗性文心

——聂跃华的艺术世界

马鸿增/

  聂跃华,一位从诗性的扬州北上、执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出色画家。

  品读聂跃华的作品,犹如享用一席阳光与色彩构建的审美盛宴。激情与技巧、形象与意境,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一体,跃动着异样的光华。扑面而来的是壮阔、热烈、雄浑、博大的审美意韵,然而其间又时时溢出女性特有的细致和温情。因而我更愿用刚中寓柔、雄中见秀来概括她的艺术特质。

  聂跃华的艺术世界,是光色斑斓的世界,更是诗性文心的世界。无论水彩、丙烯还是油彩,都是她抒写情思的载体。早年攻研中国水墨画的经历,无疑为她现今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情驰神纵,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中华文明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她作品的诗性之根。

  古人说“大美无言”,聂跃华以光色凝诗为之代言。

  古人说“大象无形”,聂跃华以光色写意为之造型。

  “自然物语系列”充分利用水彩画的水性,表现出大自然中宏观的浩瀚与微观的精妙。雪山冰瀑,幽幽深谷,五彩大地,夕晖孤荟,一切都在流光溢彩中神奇变幻,凸显出大自然生命的神秘、神圣与壮美。西画的湿画法与中国写意没骨法妙合神融,既胸有成竹又随机应变。水彩画创作已成为最能代表聂跃华艺术水平的标杆,屡屡现身于国内外大展。

  “旷野系列”又是一番气象。由于丙烯的介入,画面明暗光影越发对比强烈,鲜明夺目。云天、大海、雪山、飞鸟,造境或清旷苍凉,或慷慨激越。尤其长于将鹰鸟置于广袤险峻的环境中,别出心裁。阳光下金色沙滩斑驳陆离,兀立着一只墨蓝色的海鸟,独享美景,也成为美境的构成因素;乌云密布的山巅泰然自得的鸥鸟,搏击风浪冲天而飞的鹰隼……它们既是旷野中的“画眼”,也是画家独立人格的象征。

  如果说,前两个系列是大自然原始野性的写意,那么,“文明赞歌”系列则是对人类既往文明的怀想、追思和讴歌。为了表达历史的厚重感和沉重感,画家选择了油画语言。画面没有流动的韵律,而多见刚性生涩的线条、笔触和块面。零落的古迹遗址、苍莽的金沙驼道、沉寂的山谷、荒凉的断崖,昔日曾经的文明似已消逝,但生命的绿色依然存在。值得深思的是它们为何消失?也许,唤醒当代人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再重复人类自己毁灭自己的悲剧,才是作品的弦外之音。

  聂跃华以她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创造精神,成就了独具风神的艺术之果——伴着光色流泻的诗性文心。此境此品,在当下的中国美术界是不多见的。

《扬州晚报》2012421

 

  名家点评

  ●如果说,那茫茫暮色中汹涌的大海,漫漫晨霭中氤氲的云彩仍在延伸其萧森和疏淡的审美意韵,那么,这西风落日中广袤的大漠,正午阳光下金色的沙滩,所营造的却是波澜壮阔与灿烂热烈的大美之境。而在如此画境中,无论是搏击风浪的海鸥,还是栖息老树的猎鹰,皆有着异军突起的奇特视觉效应,不仅为其“旷野”增添了引人入胜的画眼,并且成为十分有力的象征符号,隐寓着聂跃华的独立人格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聂危谷(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 

  ●面向天地者好远眺,会有几分神圣与庄严;面对当下者善近观,会有几分无奈与眷念。聂耀华为心境造像,让存在诱惑着观看的出场。

  ——包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将泼彩的表现性和抽象的构成性作为自己的绘画性追求,形成了聂跃华水彩画不同凡俗的艺术风貌。这在当下以写实样式为主调的水彩画创作态势中,不仅显得难能可贵,而且也暗示了中国水彩画探索路向的多样空间。   

——尚辉(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跃华的方式很独特,有古有今,有中有西,因有今而与古有异,因有中而与西有别,终至于不古不今,又西又中。这也许就是很难具体描述的时代性。

  ——杜大恺(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聂跃华的水彩世界是她心灵的独白,同时是面对观者的,是敞开的,也就是说,画家不是营构一个小我的天地孤芳自赏,而是把客观的美与主观的表达、把普适性与个性作通盘的思考。

  ——韩朝(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古人说“大美无言”,聂跃华以光色凝诗为之代言;古人说“大象无形”,聂跃华以光色写意为之造型。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聂跃华水彩画:彩幻秘境的表…
    我校1975届校友聂跃华教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