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信箱部门电话返回扬州中学主页
  [图文]《中国青年报》专版报道我校办学实绩         ★★★
《中国青年报》专版报道我校办学实绩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81    更新时间:2010-11-18

日前《中国青年报》基础教育部副主任刘丙江来我校进行实地采访,于11月6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科学发展百年维新  育人为本再续辉煌——江苏省扬州中学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文,报道了我校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再续辉煌的发展之路。

 

 

附原文:

  这里,自隋朝始称扬州,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曾是我国水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港埠,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它连接黄河、淮河、长江,被誉为“东方四大商港”之一,对促进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丰厚,人文荟萃,群星璀璨。鉴真、秦观、史可法、阮元、郑板桥、朱自清等一批历史名家,构成扬州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里,扬州中学底蕴浑厚,人才辈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高举科学与人文发展旗帜,追求理想与真理,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光彩华章。

  2010年,金秋十月,笔者走进江苏省扬州中学,探索、寻觅、挖掘现代扬中人再续辉煌的发展之路。

  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铸就辉煌之路

  “襟江带海从古数扬州,今更作人文渊薮……”扬州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名校,这里汇聚和培养了无数英才。如何使历史名校在新时代永葆青春,这是历史赋予扬中人神圣的使命。

  (一)高举“科学・人文”旗帜,铸就扬中新时代教育品牌

  走进扬州,市中心淮海路,一处古朴典雅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映入眼帘。“江苏省扬州中学”几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走进学校,面前有一座高大的建筑——树人堂。它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集中再现数代扬中人弦歌不缀、与时俱进、高扬科学、倡导人文、奋进报国的风采。在树人广场有一个长方形硕大墨池,前方矗立着一尊青铜鼎。墨池里面,鲤鱼游动、梧桐叠映。它预示着扬中学子,将从这里吸纳知识的营养,攀登“立志报国”的巅峰,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走进树人堂,仿佛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在这座恢宏的建筑里面,展示着一大批志士精英的事迹。他们当中有追求真理、寻求民族独立的革命前贤,有为共和国的建设鞠躬尽瘁、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还有享誉我国文坛的巨匠大师,更有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骄子……

  信步校园,一种和谐浓郁、催人奋进的育人之风扑面而来。古树参天,枝繁叶茂,楼宇场馆,遥相呼应。道路两旁矗立着形态各异的巨石,上面镌刻着“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等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的校风、校训和至理名言。在另外一座风格独特的教学楼前,校友朱自清的铜像激励着后人,彰显我国一代文学大师的崇高风范。青年学子穿行其间,如初春之盎然,如朝日之喷薄,如百卉之萌动。

  多年来,扬州中学始终倡导“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的育人目标,追求“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办学特色,坚持“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形成“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优良校风,“进德修业,教书育人”的教风和“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学风。就是这种理念超前的办学思想,为历史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石。可以说,扬中人就是这样不断开拓创新。尤其是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在课程体系上体现能力本位和文理并重的思想,注重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学校党委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四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和模范学校。

  (二)高举“科学・人文”旗帜,引领扬中新时代发展方向

  “科学与人文譬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扬州中学长期以来保持与时代前行的基础,也是这所学校培养学生“人格健全”的育人核心,更是扬州中学成为中国基础教育一面旗帜的前提。

  探访中,扬州中学卫刚校长就“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核心理念问题作了这样的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倡导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中,做到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的统一、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氛围营造与内涵承载的统一;走‘树人’教育自主发展之路,丰富和发展‘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高品位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充满青春和朝气的历史名校。”

  那么,扬州中学倡导“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内涵又表现在哪里呢?

  ——优质发展:就是构建“育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育人作为扬州中学首要的办学目标,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核心理念,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完整、健全、和谐、充满个性的人。学校培养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爱心奉献和受人尊敬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此,扬州中学非常注重学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强调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环节,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特色发展:“没有质量无以立校,没有特色无以强校”是扬州中学一直奉行的原则。他们所形成的办学特色可概括为:有别于其他学校对教育教学的个性化认识与个性化实践,并在整体风貌上表现出独特性、稳定性和先进性。多年来,该校从实际出发,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方式、优势明显的学科和富有创意的活动。准确地讲,就是高举“科学与人文”的旗帜,培育创新拔尖人才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扬中特质的现代文明人。这就是扬州中学的办学特色。

  ——高品位发展:一所高品位发展的学校,应当是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精神高地,它对学生整个人生起到精神导航的关键作用。在扬州中学,创建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广为流传的校风、严谨朴实的学风和师生行为习惯,构成学校高品位发展的基石。多年来,扬州中学始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学,从而确保这所历史名校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国家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

  (三)高举“科学・人文”旗帜,确保扬中新时代再续辉煌

  扬州中学缘何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其核心就是这所学校牢牢地把握住怎样“树人”和“树”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多年来,扬州中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立场坚定地高举“科学与人文”之旗,将“健全人格”作为育人目标。一方面既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功能,重视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技能、智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和谐发展。

  为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学养深厚、教导有方、安于久任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广揽人才、礼聘名师”的选贤任能原则,促进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目前,全校教师18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人,教授级高级教师5人,省特级教师13人,省市中青年专家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高级教师91人,学科带头人14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教学能手11人。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38人,还有20多位中青年教师赴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研修深造。他们构成了扬州中学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

  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冯小秋,就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代表。当年,冯老师到扬中上班的第一天,父亲对女儿讲,去扬中工作只有两个字——负责。因为冯老师、父母和女儿三代人都亲历扬中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对学校有着挥之不去的浓浓之情,更有那种勇于负责的使命感。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冯老师不仅成为一名备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更成为一位勇于负责的教育专家。像冯小秋这样专家型的老师,在扬中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才撑起了扬州中学科学发展的晴空,才使得那么多的学子从这里放飞梦想。

  专访中,学校党委书记张发祥深有感触地说:“扬州中学靠的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教育相融合,就是把科学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扬州中学集聚了一批教育精英,他们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和国际大视野。可以说,扬州中学历届领导集体、师资队伍、学校文化、课程体系,为学子成长铺就了一条辉煌之路。”

  二、创新与发展的交融,成就恢宏梦想

  “弘扬优良传统,致力基础教育,再创世纪辉煌。”是扬中人始终不渝的追求。融入扬中,如沐春风,一股理性与智慧、传承与创新、激情与求索的春风,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探究因执著而自强不息,因热爱而忠贞不渝,因担当而孜孜不倦的当代扬中人的内心世界。

  (一)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扬州中学培育优质人才的制胜法宝

  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优质人才的培养又靠什么做支撑?对此,扬州中学卫刚校长作了这样的回答:“课程与教学就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追求、有质量、有特色、有品位的课程与教学,就是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是提升学校品位的必然选择,也是扬州中学全方位构建课程体系,培养优质人才的制胜法宝。”

  特色之一:必修课程与时代发展需求同步。在扬州中学,必修课程是每个高中学生的共同基础,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它包括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两块:分科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各个学科的必修课程,综合课程主要指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的教学必须“开齐开足,做实做优”,同时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目标自觉融入必修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具有扬中特色的学科教学方法与模式。

  特色之二:必选课程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扬州中学倡导的必选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学科修养奠定基础,同时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选课程主要是各学科的选修内容。为配合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根据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学校开设了与“综合实践课程”相配合的综合性课程。作为必选的通识课程,“系统视野下的健全人格培养”,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在各科教学中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奠定基础。

  特色之三:自选课程为培育优质人才服务。近年来,扬州中学围绕“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办学特色,依托校本资源,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自选课程,实现“自由选课,跑班上课”的选修系统。自选课程包括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开设竞赛课程,为对竞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置,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这些学科拓展性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科基础和素养。综合课程有“小综合”,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板块。“人与自然”侧重于自然科学学科,“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侧重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其中包括:人生修养与哲学、生存智慧教育、走出思维的迷宫、生命科学与健康、历史人物与个性解读、经典赏析、英美文化与留学、政治视野中的历史与现实、化学诠释美好生活、物理、生活、社会、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

  自选课程中也有“大综合”课程,是关于健康人格的通识教育,包括科学方法论、人生智慧论、审美艺术论等内容。它以核心价值观和唯物辩证法为主线,简要介绍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等方面的通识,学习著名人物、大家学者阐述的做人、做事的名著名篇,从中汲取科学与人文素养。

  此外,学校还开设“国学常识”与“西学常识”,与上述课程纵横交错,凸显综合性。在自选课程的设置上按照“模块”结构展开,目前课程共开设二十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12个系列讲座。自选课程还包括各种实践活动课程,如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学生领导力培养、学生学习共同体等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感受真、善、美,并让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程学习的主人,并感受到学校的尊重和支持,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和跨越式发展。

  特色之四:教育科研为课程体系增添活力。长期以来,扬州中学“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快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组织20多位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树人堂下》,特级教师蒋念祖主编《美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丛书28本,各学科教师参与编写《科学人文系列读本》42册,特级教师王雄主编《青春期孩子的心思》,作为江苏省地方教材广泛使用。此外,学校还参与中央教科所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联手其他学校编写《高中政治有效学习》、《高中化学有效学习》高一至高三教材,在全国广泛应用。

  在选修课程开设过程中,全校教师共申报160个专题,涉及自然科学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这些课程的开设,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出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近5年来,在全国教学大赛中,6位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在江苏省各类教学大赛中,8位老师获得一等奖、7位老师获二等奖;在扬州市64位老师获一等奖。10年来,学校申请立项的国家级或省级课题10余个,这些课题促进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果:独立出版专著9部,主编论著87部,参编论著48部。在国际上发表论文7篇,省级以上论文600多篇。在国家论文评比中,有20人获得一等奖、12人获得二等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60人获得一等奖、71人获得二等奖。正是这种专家型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强大的“课程开发群”,更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宝贵资源。

  有人不禁要问:扬州中学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学校的课程为什么不同?原因就在于学校有百年深厚文化的积淀,有一批教育专家的不断探索,更有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先进理念,因为有一整套科学性、先进性、独特性的课程构建体系作保证,确保了这所学校独领风骚,独树一帜的历史地位。

  (二)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扬州中学培育优质人才的可靠保证

  为什么说课程体系是扬州中学培育优质人才的制胜法宝?就是因为这所学校将教育视为“思想的精粹、精神的图腾、思维的明月、梦想的禅床。”他们通过创新“四项原则”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学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模式之一:结构性原则为课程体系保驾护航。扬州中学教学的结构性原则是指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注重对“三维目标”从整体上进行整合。它包含三个层面的要素: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体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体系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新课程“三维目标”如鱼水一样,不可分割。结构性原则还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三维目标才能够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扬州中学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无限挖掘知识的深度,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去研究新问题,对核心知识及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强化。

  模式之二:参与性原则为课程体系铺路架桥。扬州中学所指的参与性原则,强调学生对于教学过程全程的积极主动参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是为了促进学。扬州中学的课程目标是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出发点就是人格的独立性、人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性包含两方面:其一,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其二,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热爱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观。

  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有意义传授与学生的主动接受符合教育规律,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模式之三:差异性原则为课程体系固本夯基。扬州中学所讲的差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方式。必须辩证地理解“差异性”与“统一性”。课堂教学中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注重“差异性”与“坚持标准”的统一。理想的局面是: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建构意义。而这样的“意义”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真理”、“规律”的内涵。

  模式之四:生成性原则为课程体系锦上添花。扬州中学探索总结的生成性原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以及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生成性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愿,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首先生成性教学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过程不仅是教学存在的方式,更是教学存在本身。其次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事件。教师要正视教学事件,对其不能压制,而应正视和利用,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第三生成性原则的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因此,强调生成性,必须注意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扬州中学的教学模式为什么与其他学校不同?原因很简单,扬州中学的课程与教学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发展。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精神的发展,通过课程与教学使数以千计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也通过课程与教学表现出来。这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是学校的质量和品牌,就是学校实力的象征。

  这是该校蕴藏百年的丰厚精神财富,它使走进扬中的师生精神得以陶冶,思想得以提升,心灵得到净化;也令一代代学子难以忘怀,引以为荣。这种财富让扬中的历史星空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三、历史与时代的碰撞,诞生一代骄子

  二十世纪肇始,扬州中学犹如一艘历史的巨轮,伴着长江的雄魂、古运河的雄风驶入航程。她从现代教育的一株幼苗到落地生根,进而生机盎然,桃李满园,享誉中外,在中国教育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百年扬中,历史如歌。扬州中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仪董学堂”,后更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27年改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拉开了扬州中学精彩篇章的序幕。扬州中学在百年的征程中,始终以“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己任,扬起时代的风帆远行。

  长期以来,扬州中学素以办学立意高峻、校风优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著称于世。“浩浩长江之涛,蜀冈之云,佳气蔚八中。人格健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手试豪雄,体育须兼重。人才教育今辉煌,努力我八中。”当年,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回母校任教务长时所做的这首校歌,不知激励了多少学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代英才。翻开学校的群英谱,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理论家,有著名作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有“两弹一星”元勋,更有群星闪烁的科学家,仅从这所学校走出的院士就有43人。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

  世界扬中,发展赞歌。如今,扬州中学为什么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子?这是因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是教育永恒发展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召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和高品位发展,扬州中学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扬中特质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和现代文明人”的办学追求。

  围绕这一战略,扬州中学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采取学校“输引联动、合作培养”的方法,架设文化沟通之桥,播种友谊交流之树。2009年9月,学校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育委员会、美国大学委员会合作,率先引进部分美国高中课程,开设首届美国高中课程实验班,取得可喜成效。

  它的教学理念是:传承扬州中学的优良育人传统,坚持多元文化交融,使学生扎下中华文化之根,懂得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学习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从更高层次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增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目前,这个课程实验班在各类竞赛中成绩优秀。2人荣获“江苏省首届SAT挑战赛”三等奖,4人晋级“希望英语风采大赛”决赛,8人次通过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夏季学院的入学考试,其中徐世佳同学已被哈佛大学夏季学院录取。学校正式成为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扬州考试中心和意大利政府“马可波罗”选才计划生源基地、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生源基地。他们在创建“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知名中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青春扬中,民族长歌。历史如歌,薪火相传。新一代的扬中人,重新审视当今基础教育的新形势,响亮提出“百年树人,青春扬中”的口号,明确了将扬州中学办成“文化精深、科研领先、管理科学、教育优质、自主创新”的新型高中。他们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用张发祥书记的话讲:“面对已经辉煌百年的扬州中学,是那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激励着我们前行,也是‘文化共同体、理想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再一次交融,鞭策着我们为扬州中学的未来续写一曲颂歌。”

  近年来,扬州中学以“关注社会发展,促进青年成长”为天职,为学子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学校除了拥有历史悠久的丹青书画社、新苗文学社、新视野摄影社和树人电视台等20多个社团组织外,还有20多个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这些社团涉及动漫、球类、电影、音乐、网络等诸多领域。每学期不同的社团都举办作品展,每年学校还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新年音乐会,展现出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的青春光彩。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励245人次,省级奖励821人次,一大批优秀学子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和世界名校,成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例如,年轻的校友江平成为华尔街著名投资专家,被评为“百位顶尖交易者”,成为该榜历史上首位问鼎百强的华人;28岁的留美博士生叶茂当选著名的长春藤高校康奈尔大学学生校董,成为美国长春藤8所学校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校董;宗兴当选美国杜克大学校董;傅伟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的第四届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一等奖;施永辉同学荣获北京大学十大杰出学生;张逸群同学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张慧同学荣获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称号。

  走在扬中,目染师生的笑容,聆听“育人为本,和谐共进”的人文情怀,感受这所学校处处洋溢的青春气息。校歌在整个校园回荡:“扬州中学,你,扬州的骄傲,你,中学的明珠。在你怀抱中生长,怎能把你辜负?……扬州中学,我亲爱的母校,我生命的摇篮。……愿你美妙的青春永远、青春永远驻守校园,愿你放射的光辉永远照耀,光辉永远照耀人间……”

  扬州中学取得的骄人成就,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史,更重要的是一所学校为民族的强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它向人们揭示了一所学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育什么人的问题。百余年来,扬州中学高扬的是“科学与人文”的旗帜;走的是“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的办学道路;培育的是“人格健全、学术健全”、“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英才。

  傍晚时分,蓦然回首,美丽的扬中明亮、大气。再次吸吮那充满生机的历史气息,亲切、敬仰、沸腾、震撼。感悟扬中,它所汇聚的百年教育精髓,正是扬中人创造卓越成就的动力;正是扬中人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万千学子的不竭源泉;正是扬中人“百年维新,科学发展,育人为本,再续辉煌”的民族长歌。

  握别扬中,“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油然而出,这正是对扬州中学的真实写照!

(宏火 刘丙江 李伟)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校王舒成老师在《中国青年…